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才是决定和左右今年全年农业机械行业总体态势和基本发展方向的根本所在:
一是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及其他一系列农业发展和农机产业发展的利好因素持续向好,且支撑力度越来越大。特别在4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宣布今年对用于农机具购置补贴的资金将在此前已宣布的144.9亿元基础上再增加10亿元,使全年的补贴资金总额达到155亿元,比去年增加19.2%。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和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这一批巨大的补贴资金最终都将成为现实的补贴。根据业内公认的中央补贴资金对行业产销的拉动关系分析,这25亿元的新增资金必将给行业带来相应的产销增量。
二是去年我国农业生产连续第六年获得丰收,农民人均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关口,达到5132元,同比增长8%以上。农民收入的增加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现实的购买力的增长。加上随着我国广大农村市场金融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机构创新信贷服务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农民购买农机专项贷款及其它一些新兴金融工具逐渐开冻并推广应用,农民购机缺资金的情况已经不再成为主要的难题。
三是去年农机手经营农机作业的收益虽然较前年有所下降,但扣除补贴后的净收益仍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即使是从农机具的社会保有总量上看,尽管近年来随着市场销售增加,导致了农机产品的保有量同步增长,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单位耕地面积所拥有的配套农机具仍然属于最低水平,与绝对饱和或相对饱和仍然存在着很大的距离。据笔者对一些农机专业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调查了解,去年全年多数机手的联合收获机净收益都在四五万元上下,每台大轮拖的净收益也在3万元左右,这样的收益水平远比进城打工强得多。农机产品较高的收益率是支撑农机产品市场需求的根基,在这些刚性需求的作用下,今年的农机市场总体需求必将呈现稳步上升态势。
此外,从补贴产品的品类结构分析,今年的补贴种类明显增加,补贴品种由去年的38个小类128个品目增加到45个小类180个品目。补贴品种的增加、补贴范围的更加广泛,使得我们在补贴的具体实施推进中,操作过程更趋均衡,回旋余地更大,操作风险进一步减低。即使是在个别区域市场或个别产品品种上出现相对饱和或迟滞现象,还可以通过区域之间、品种之间的调整来达到总体的均衡发展。这对于全国整个农机行业而言,无疑是最大的利好。
综合上述分析,笔者对于今年我国农机行业总体形势的判断仍持审慎乐观态度,产销总规模稳步增长仍将是农机行业全年度的基本态势,但增幅不会太大。
另外,在看到未来市场利好前景的同时,我们也非常渴望政府部门在制定出台有关政策时,一定要尽可能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尽量争取政策与资金能够早日下达。以便各地区各企业和相关部门及早准备,从容安排实施落实,避免不必要的压力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