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企业国际化战略--农业机械化三新高峰论坛演讲摘登
2010-4-20 15:24:15
近年来,我国农机进出口整体上呈现出快速发展和稳步上升的趋势。农机出口占世界农机贸易的份额由2002年1.53%增加到2008年的12.66%.我国生产的农机以多样、适用的小型机械为主,产品质量稳定、价格低廉,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对多数发展中国家形成了相对的产品制造能力、产品技术优势,在发展中国家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小型农机产品正好是一些发达国家的缺档产品,在中小型农业装备市场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机产品具有产能和价格优势,因此在发达国家农机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目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可归纳为四大类基本模式:
一是市场国际化战略,如自建销售网络走出国门;收购企业获得海外销售渠道;自建研发基地,开发适合当地市场产品;并购重组跨国公司业务,全球资源整合;全球专业化的OEM制造商、全球采购与销售、境外设厂等。
二是技术国际化战略。如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跨国购并获得技术进入新领域;传统企业通过跨国购并获得技术,提高国内市场竞争力;技术型企业境外建立研发机构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产品;高新技术优势企业境外建立研发机构,实行研发业务的全球化运作。
三是资源国际化战略。目的是获得或控制境外自然资源或海外生产能力,满足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开拓海外市场。
四是资本国际化战略。如大型国企海外上市融资;民企绕道海外上市融资;新技术公司,与海外资本共成长。
农机企业国际化战略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国农机企业国际化面临着复杂的形势。一是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继续加快,并向高端制造和研发环节延伸。我国虽然已成为农机产品的制造大国,但总体上仍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价格竞争力不强。
二是经营成本上升,海外投资风险增大。受境外投资企业所在国经济增长放缓影响,所在国往往会放弃或抵制投资自由原则,在外资的审批或经营方面施加行政干预或消极施政措施,此外,合同违约率上升,从而增加外资企业的风险。
三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我国农机产品主要出口目的国在经济增长放慢的时候,其国内贸易保护开始抬头。
四是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人民币加速升值的负面影响将逐步显现。据测算,每出口1美元,企业“汇率损失”达0.23元。
五是对绝大部分企业来讲,我们的国际化经验并不足。来自全球顶级企业进入我国获取国内成本和资源优势,使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趋势非常明显。国内企业面临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双重竞争压力。
农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目标市场选择
以获取世界先进技术、管理方法和高素质人才为目的的企业,应重点选择北美、西欧国家。
美国及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等国家,是世界新产品、新技术、新信息的主要来源地和集散地,技术、人才等资源密集。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投资经营,有利于了解和熟悉国际市场运行规则,对企业自身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强的激励推动作用。在当地建立研究开发中心,更有利于企业紧跟产品和技术的最新趋势。
以开拓市场、扩大市场份额为目的企业可选择的国家和地区,首先是北美、西欧和日本,这些国家和地区投资环境良好,消费水平高、市场规模大、市场细化程度高,投资机会相对较多,但竞争激烈,进入台阶高。
其次是东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该地区各国都不同程度地给予投资者优惠政策,投资环境较为宽松,我国企业在该地区具有较大的地缘优势,是我国传统的农机产品出口市场。农机企业若能够发挥自身产品和技术优势,加之较好地把握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就能够在该地区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拉美地区总的政治经济形势比较稳定,投资所应有的软硬环境基本具备。我国制造业所具有的许多技术优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