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工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2011-6-1 15:05:56
农机工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O一一年三月
前 言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提出为了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等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新进展”。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强调“支持农用工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是实现农业机械化最基本的物质保证,是现代农业的支撑。农业机械是发展农业生产,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备的装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资源充分与有效利用、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具,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改变农民增收方式和推动农村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农机工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对“三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深刻领会“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大意义,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落实到行业中去。农机制造业必须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0〕22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行业振兴,为完成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2020年农业农村改革的目标任务提供物质技术装备。
一、我国农机工业发展现状
(一)“十一五”农机工业取得的主要成绩
1.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我国农机工业受益于国家政策鼓励、资金投入、财税优惠等多个方面的扶持,同时随着科研、生产、开发体系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并稳步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主要总量指标已经位于世界前列,成为世界农机制造大国。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838.10亿元,工业销售产值达到2768.15亿元,是2006年的两倍多。以具有代表性的农机产品——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为例,生产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居世界首位。“十一五”期间我国主要农机产品均呈快速增长,特别是大中型拖拉机和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市场火爆,产销量逐年高速增长。
2.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农机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农机产品应运而生,大大缩短了我国农机工业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产品水平进一步提高。例如:大中型拖拉机2009年和2010年产量均超过30万台,160-180马力大型拖拉机实现批量生产,265马力大型拖拉机样机面世;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技术逐步成熟,并批量投放市场。
3.科技创新能力加强
在“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项目攻关,科技创新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首先,提高了大宗粮食生产机械——联合收割机性能和可靠性,小麦收获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第二,实现了水稻插秧和收获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的系统集成,克服了水稻机械作业的瓶颈。同时针对我国水稻生产机械科技需求,以超级稻为重点,研究适应杂交期特点的育秧、栽植和收获技术。针对跨区收获,研制了联合收割机作业性能检测系统和作业速度智能控制系统;研制了联合收割机驾驶室人机工程实验平台及评价软件等;第三,在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领域,围绕农产品优质、安全、高效和节能降耗加工处理的要求,重点开发了高品质蛋白与油脂联产加工成套技术装备、果蔬绿色干燥与保鲜技术装备、棉花加工成套技术装备;第四,为达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