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是农机工业必须坚持的战略选择
2016-5-6 10:46:36
    尽管我国农机工业“十二五”时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行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依然不少。保持农机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型升级。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洪暹国认为,我国必须加大高端农业装备制造业的培育力度,突破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机产品,打造新的竞争优势。
  关键技术远不能满足需要
  “十二五”时期已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发展进程极为重要的承前启后时期,这一阶段是我国农业机械技术进步最快、产品品种增加最多的时期,但受创新理念与创新机制的影响和约束,我国农业装备产业发展基础和共性技术薄弱、高端装备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行业试验研究手段发展缓慢,产品的档次、技术含量及附加值等总体偏低。
  洪暹国认为,直接影响农机装备安全环保性能、动力及经济性能、产品可靠性、结构强度等的关键零部件,以及高端领域核心关键技术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农机工业发展的需求;适合我国国情和地域特点的高效、智能装备以及具有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高端技术产品的缺乏,行业创新能力的不足与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行业产能绝对过剩与相对不足相互交织。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思想创新、经营创新和结构创新,实现突破尚待国内企业不断努力。
  此外,在现代农业生产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双重背景下,我国农机工业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结构不合理转向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隐含风险转向面临多种挑战,需转变外延扩张的惯性思维,致力于培育自身特有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创新实现突破,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实现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战略性调整,为行业注入新的能量,引领行业新的发展。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高端农业装备制造业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产业体系不健全,高端农业装备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明显滞后,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亟待加强,行业技术与管理水平不能适应行业发展之需。
  洪暹国认为,我国应依托产业联盟、国家级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农机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打造高端农业装备整机及关键零部件设计开发平台,培育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加大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培育力度,突破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打破国外产品的市场垄断和技术封锁,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机产品,谋求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增强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大挑战前所未有
  洪暹国认为,围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实现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加快发展先进适用、低排放、低污染、高能效、高效率的环保型农机产品,提高农机产品的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挑战。
  此外,围绕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专业化,以及基于农业生产的作业、服务、信息等多方位支持的全程解决方案,迫切需要加快信息、生物、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等新技术的运用,结合互联网等技术的广泛运用,促进农机装备智能技术变革和全产业链的多元融合创新。
  我国农机工业还面临着全球化和国际竞争加剧的挑战。围绕瞄准高端农业装备的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适应性技术难题,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农业装备的深度融合,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抢占高端市场,保障产业安全。
  提升水平需内外兼修
  洪暹国认为,保持行业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型升级。
  在他看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迫切需要农机装备产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