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委发文整治机器人产业
2017-1-10 15:45:04


    低水平重复建设,高端产业低端化,重招商引资、轻自主创新,重主机组装生产、轻关键零部件制造,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 这些是在2016年年末由工信部、发改委和国家认监委发布《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明确指出的,近年来各地方发展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问题所在,为此《通知》还明确了推动机器人产业理性发展、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成果转化、开拓工业机器人市场、推动服务机器人试点等,从十个方面引导我国机器人产业协调健康发展。 
  在此之后,工信部还印发了《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以推进工业机器人规范发展。
  快进下的忧患
  《通知》表明,此举是为实现《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简称为《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和目标,引导我国机器人产业协调健康发展。
  根据《规划》,我国机器人产业到2020年产业具体目标: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国产工业机器人年产10万台、服务机器人市场300亿)、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工业机器人平均无故障时间8万小时、服务机器人接近国际水平)、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5大零部件可靠性接近国外同类水平、平均无故障时间8万小时)、集成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完成30个典型领域集成方案)。 
  实际上,自2013年以来,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行业咨询机构高工产业研究院预计,中国工业机器人2016年到2017年的销量增速分别为23.9%、25.8%,2017年机器人销量将超过10万台。
  据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孙峰透露,2016年1~10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保持高速增长,产量达到56604台,比2015年全年产量增长71.5%。根据机器人“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与保有量将分别超过15万台与80万台,到2025年机器人年销量将达26万台。 
  无疑,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服务机器人也显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发展滞后,空心化、低端化、边缘化等问题凸显,尤其是产业发展过热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开始显现。
  孙峰指出,在机器人产业热度不减、高速发展的同时,行业人士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机器人产业仍存在诸多新动向、新问题。如: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虽然有所突破,但是高端产品进口依存度仍然较高;部分自主产品品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自主创新能力仍急需加强;各地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低水平、重复建设隐忧显现;本土龙头企业正在崛起,但小散弱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第三方检测机构建立,但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等体系仍待健全。 
  在2015年年底,国内沈阳新松、广州数控、南京埃斯顿等来自20余个机器人行业企业领袖齐聚青岛,在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号召下首次集体发声,共同发出关于推进中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六条倡议:
  倡导行业自律。不恶意压价、不恶意诋毁同行,共建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创建和谐、健康向上的市场环境。
  提倡和谐共赢发展。正确认识行业发展规律和自身所处环境,避免重复建设,避免盲目投资。倡导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加强产业链间企业合作,建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商业模式。
  加强自主创新。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加强技术积累,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创建自主品牌,尊重知识产权,维护品牌信誉。
  推进国际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积极参与并共同推动统计、标准、检测认证等行业基础工作的开展,推进我国机器人统计分析、标准及检测认证体系的建立,助推行业和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多管齐下
  如果说上面的是行业或者社会团体的自发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