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疫情看我国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2020-2-28 13:19:54
防控疫情至今,在医疗手术、诊治、体温检测、配送、消毒杀菌等众多场景中,我们看到机器人有效的代替相关人员进行作业,从而减少或降低了很多不必要的风险,此类投身一线的服务机器人尤为引人注目,人们对机器人的应用认知有了进一步提升。而如今,面对企业复工复产的迫切需求,如何应对用工荒,如何把生产效率提高上来,生产制造自动化、智能化无疑将提上日程,工业机器人、高度自动化生产线的需求被加速激发。 疫情加速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发展 受疫情限制,工人不能如期复工,在使用工人最多和采用传统生产、管理手段比较多的企业中,生产经营受到极大影响,企业生产力大大下降,更有甚者因此面临破产倒闭。尽管非常痛心,但面对困境,我们不得不从中思考更深、吸取教训:如果我们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更灵活、生产制造实现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是不是当我们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或者市场情况的时候,能有更大的能力去抵抗、去应对呢? 日前,我国首部机器人产业蓝皮书《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在线上发布,其主编石胜君先生接受采访时谈到,疫情过后,更多行业也将加速推向“少人化、无人化、智能化”。而在人民网“金台圆桌”人民战疫?企业对策共商会上,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先生同样也表示,疫情结束后,企业会越来越多的采用自动化、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现代的管理方法。 的确,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技术不仅能提高企业工厂的生产效率,更能大大降低用工风险。这也是我国强力深入推行《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的重要原因,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与其说此次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不如说其发展是必然,是大势所趋。而疫情给我们带来更深刻的思考是,推动我国制造业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加大力度发展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和技术已是刻不容缓。 我国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全球机器人2019》报告显示,随着应用行业不断扩大,我国自主品牌的机器人现已涉及国民经济47个行业大类和126个行业种类,“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汽车行业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应用行业”。 而在我国上市企业中就有不少在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领域持续精耕细作的公司,以广州“复工第一股”的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从面向机器人技术应用与工艺开发,到机器人及智能化系统的研制;从生产服务到售后服务,其致力为客户提供智能化、柔性化的整体系统解决方案。其技术、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汽车零部件、3C、机械、船舶、电梯等制造行业领域。 从疫情看我国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图 瑞松科技新能源汽车钢铝车身柔性智能焊装产线 而从应用行业来说,作为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汽车产业,其冲压、焊接、喷涂和整装生产流程的应用,不仅要求严、工艺杂,而且规模大、门槛也高。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能与国际系统集成商在市场份额上进行争夺的国内公司已经开始崛起,以瑞松科技为代表的国内系统集成商已经具备相当的技术实力和项目规模。 我国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前景广阔 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制造业员工所拥有的机器人数量)是衡量国家制造业自动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全球机器人2019》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平均密度为99台,新加坡达到831台,全球最高;其次是韩国774台;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