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市场指日可待 3D打印产业化迫在眉睫
2014-7-17 9:09:33
尽管3D打印的概念已经家喻户晓,但截至目前仍处于科普阶段。尽管3D打印已诞生三十年,但产业化势头远未形成。在近日召开的2014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罗军表示,打开应用市场是3D打印加速产业化的关键环节。
会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在致辞中指出,我国正处于传统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3D打印技术如何从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如何找到与传统产业的结合点,需要认真的思考和探索。他强调,要大力拓展3D打印的应用,促进3D打印技术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
作为先进制造的重要领域,3D打印的市场前景可期。2013年,全球3D打印的产值为30多亿美元,中国为3亿美元。罗军预计,2014年全球规模有望突破60亿美元,中国为6亿美元。预计2016年,全球规模将突破100亿美元,中国为100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左右,3D打印技术或将全面实现产业化。
3D打印行业最大的机遇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传统产业的结构性调整既是当前最大的困难,也是3D打印行业最大的机遇。
“3D打印技术作为一项前沿性的先进制造技术,已经在文化创业领域、生物医学领域、工业领域、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践证明,3D打印技术正在创造更多的奇迹,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变化。”
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指出,经过三十年的时间证明,3D打印作为一项独特和先进的技术,具有传统制造业无法代替的特点,并能够解决传统制造业无法解决的、复杂的、个性化的一些难题。因此我们在推动3D打印技术产业化的时候,一定要发挥3D打印的比较优势,并积极推动3D打印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
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指出,3D打印技术虽然诞生了三十多年,总体来看是一项很年轻的技术,未来产业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需要深入开展国际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抱团发展,彻底改变当前产业小而散的被动局面。
与会代表认为,虽然我国3D打印技术在新产品的开发、模具模型再制造、生物医学等领域都已得到应用,但是今天我们对3D打印技术的认识才刚刚开始。3D打印技术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应用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智能材料技术的结合将是下一代3D打印技术发展的方向。可能三五年以后,3D打印技术将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搭建平台强化应用
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企业还是沿袭传统制造业的老路,生产设备、卖设备,在用户企业并不知道3D打印如何应用的情况下,显然这条路子是走不通的。”罗军表示,3D打印至今没有实现产业化最关键的是缺乏成熟的模式。他建议,在3D打印技术本身缺乏的背景下,产业联盟和政府应该搭建公共性的、开放性的应用平台和科普平台。
为加快3D打印行业市场应用,促进产业化发展,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与青岛市政府近日联合签署合作协议,将全球首个3D打印创新服务中心总部正式落户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罗军表示,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一定要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并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之所以选择青岛,主要原因是青岛市政府和青岛高新区对3D打印技术特别重视,从战略高度对3D打印技术做了长期规划,并有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实施。同时,青岛作为一个科技城市、工业城市,具有很强的产业基础。
会上,山东省副省长张超超表示,山东省高度重视3D打印技术及其产业化,充分发挥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围绕3D打印软件的集成、材料的开发、应用示范等领域,积极加强研发推广,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3D打印技术在部分企业得到了高效应用,积累了发展的经验。
“发展3D打印技术是提升产品开发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