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产3D打印机今年有望量产
2014-9-18 10:37:27
目前销量已突破一百台,初期主要面向个体消费市场
由东莞机构参与研发的3D打印机已经正式投入市场。12日,记者从位于松山湖的中科院云计算中心了解到,由该中心旗下研究院和中科院合作研发的3D打印机市场销量已经突破100台,今年或将实现量产。
记者了解到,中科院云计算中心研发的3D打印机,前期主要针对个人消费市场,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打印需求。同时,还将面向东莞的服装、鞋帽等产业,寻求产业应用机会。
普通物体两个小时可打印
12日,在位于松山湖的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展厅内,两台由中国科学院和云计算中心自动化所东莞研究院合作研发的3D打印机陈列在此。在去年的东莞科技合作周上,中科院云计算中心最新研发的3D打印机一经亮相,就受到专业参展商的强烈关注。
中科院云计算中心自动化所东莞研究院副院长朱凤华向记者介绍,从2010年开始,云计算中心就致力于研发3D打印机,历时一年多,第一代3D打印机才宣告问世。
第一代3D打印机为熔融沉淀型,云计算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该款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如果要打印一个水杯,可以将一个杯子放在转盘上,然后用扫描仪将杯子的相关数据扫描到电脑上,电脑上安装有成像软件,这时,连接在电脑上的3D打印机就开始工作了。
据了解,第一代3D打印机用的材料是塑料,连接到电脑后,3D打印机会将丝状的热熔性材料加热融化,同时三维打印喷头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根据截面轮廓信息,将材料选择性地涂敷在工作台上,快速冷却后形成一层截面。然后重复以上过程,继续熔喷沉积,直至形成整个实体造型。
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普通的小型物体,如果用3D打印机打印只需两个小时左右,体积大一点的物体需要4-5个小时。据了解,这款产品的市场售价在一万元左右。
第二代3D打印机技术国内领先
云计算中心展示的3D打印机有两款,除了“开物II号”熔融沉积型3D打印机外,还有“天工II号”数字光处理3D打印机,记者了解到,后者是基于数字光处理技术(DLP)的3D打印机,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朱凤华向记者介绍,第二代3D打印机从2011年开始研发,同样也是历时一年多研发成功,其技术相比第一款产品更加先进。
朱凤华进一步解释,数字光处理3D打印机基于数字光处理技术,打印机所打印的材料不再是塑料,而是业态光敏树脂,打印机会将材料逐层进行固化,流程重复直至彻底将模型构建完成。
在业内人士看来,传统的产品制造主要是做“减法”,原材料通过切割、磨削等工序,除去多余部分形成零部件,然后被拼装、焊接成产品,这一过程将浪费50%以上的原材料;而3D打印则是做“加法”,无需原坯和模具,可直接根据计算机图形数据,通过层层增加材料的方法“打印”出产品,整个生产过程几乎没有任何浪费。
朱凤华向记者介绍,使用第二代3D打印机,凡是能够通过计算机三维设计出的东西,都能利用3D打印机制造出来,这将极大缩小产品从“概念”到“定形”的时间,从而加快产品的供给和更新周期。
自建多个3D打印网络平台
技术比较成熟后,3D打印机的市场推广情况如何?朱凤华向记者坦言,“目前,市场推广还处于初期阶段,市场销量已达到一百台,今年销量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对于市场定位,朱凤华介绍,云计算中心的3D打印机,前期主要面对个体消费者,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打印需求,比如一些设计师等,设计院校也会有需求,另外,一些企业也可以用于模型的打印。
记者了解到,由于第二代3D打印机打印出的模型更加精细,因此受到市场的青睐。目前,该产品已在东莞、北京等地进行销售,市场前景广阔。
为了能够扩大在东莞的应用范围,云计算中心也正在寻求产业对接机会。朱凤华认为,“云计算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