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兰:从辉煌走向衰败之谜
2008-3-21 10:45:57
2月21日元宵节,“我最喜欢的春节晚会节目”评选揭晓。有细心的观众注意到,在几年前,这项评选活动是冠以“春兰杯”的,而现如今,春兰不再冠名“春晚”,已经开始淡出江湖。
1月18日,*ST春兰(600854)发布公告称,经初步测算,预计公司2007年全年净利润发生重大亏损。鉴于公司2005年、2006年亏损,至公司2007年报披露日,公司将连续三年亏损,按股票上市规则,交易所将从2007年报披露日起对公司股票实施停牌,待交易所做出决定后公司股票将被暂停上市。
该公告解释说,之所以发生重大亏损,是因为应收账款没有按预期收回,导致财务坏账减值准备的计提大幅度增加;2007年对售后服务系统进行了重新整合,公司在大卖场的营业费用以及返利上升,导致2007年第四季度销售费用大幅上升;公司从2007年9月开始,对经营方式进行调整,由经销制改为代理制,洽谈周期较长,严重影响了公司四季度的销售。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春兰目前的亏损可能有多种原因,从连续两年的公报内容看,无疑与其近年来销售渠道体系和模式的变革有一定关系。然而,作为曾经的家电业龙头,春兰从辉煌走向衰败,其深层次原因,显然不仅仅是这些。
财大气粗也有办不成的事儿
“春兰正朝着建成世界著名多元化公司的战略目标迈进!”打开春兰的网页,记者首先看到的,是这个十分醒目的口号。不但是多元化,而且是世界著名———也许恰恰是这样一个战略目标,把春兰深深地拖入泥潭,而不能自拔。
记者曾经和一位民营企业老总,讨论过多元化与专业化的问题。这位老总说,如果我能做到GE那样,我也会搞多元化的,关键是要有雄厚的资金,有技术储备,有人才储备,而且在开始起步时,多元化需要和主业有一定的关联度。这位老总是做齿轮的,他说他多元化的第一个目标,是搞一家像样的铸造厂,对内可以降低齿轮的成本,对外可以赚取一定利润。看得出来,这位老总对待多元化的态度是小心翼翼的。
春兰的多元化,则是大张旗鼓、轰轰烈烈的。在春兰多元化的产品名录中,有空调器、压缩机,有摩托车、发动机,有中重型卡车、电动自行车,有洗衣机、除湿机,还有电视机、高能电池等。其主营产品空调器,1995年荣获国家统计局颁发的“中国空调之王”称号,拥有全国35%以上的空调市场。日本三洋、三菱、松下、索尼都与春兰有业务往来,每次互访都是最高规格的待遇,并找上门来投资。对此,春兰的态度是:现成的产品不需要合资,当然有更好的项目可以考虑合作。这里所谓的“更好的项目”,是指摩托车。据说,当日本人还在与春兰商讨合作空调意向时,春兰已经把日本的摩托车研究了个够。很快就投资4亿元,开始摩托车生产。到1994年年底,春兰投资20多亿元兴建了年产100万辆摩托车和100万台摩托车发动机的生产线,迈出了资本运作多元化经营的第一步,并一发而不可收。
记得春兰刚上摩托车的时候,记者就曾经提出过质疑:隔行如隔山,春兰的资本运作多元化是否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记者一位和春兰很熟的同事表示,春兰财大气粗,办什么事没有不成的,春兰上摩托车一定行。
2005年7月18日,春兰股份发布公告,低价出售摩托车业务,当初投资摩托车业务的623万美元,仅换回来相当于7万美元的资产。这家在1994年就通过每股8元的价格发行3000万股募集到3亿元,此后2001年又以每股19元定向发行6000万股募集了11亿元的品牌家电企业,并没有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实现建成世界著名多元化公司的战略目标。春兰对摩托车的巨额投资,到头来落了个赔本的结果。
高调自信也有过不去的坎儿
在中国,企业的资本运作曾经出现过一种奇特的现象,这种奇特的现象被称之为改制,或者被称之为MBO。而企业改制能否成功,往往和各地的市场化程度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