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纺织品贸易新变局和浙江的战略抉择
2007-4-9 15:44:29
今年以来,国际纺织品贸易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变化之剧烈,令人瞠目,其影响之深广,迫人良图。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的新环境,力争纺织品出口持续稳定增长,是浙江纺织业亟待完成的战略任务。 
    一、今年国际纺织品贸易发生重大变局 
    纺织品贸易在世界货物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浙江是全国重要的纺织品制造和贸易中心,2004年起纺织品出口总值跃居全国首位。今年以来,国际纺织品贸易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变化之剧烈,令人瞠目,其影响之深广,迫人良图。     
    长期以来,由于美欧等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全球纺织品贸易一直游离于自由贸易体制之外。经过长期艰苦谈判,1994年签订了《纺织品与服装协定》,确立了纺织品贸易一体化的基本格局。根据协议,2005年1月1日起,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体制宣告结束。但纺织品贸易一体化进程开始之时,欧美面对大量增加的纺织品进口,迅即采取了贸易限制政策。美国启动特别保障措施,目前我国共有10类产品受到数量限制,13类产品处在设限调查期。欧盟方面也立即采取特别保障行动,对我10类纺织品实施数量限制。 
    我国政府为了抑制因纺织品出口激增而加剧国际贸易摩擦,积极应对国际纺织品贸易变局。先后出台了包括降低出口退税率、实行纺织产品的出口自动许可以及先后两次对纺织品加征出口关税等措施。同时积极与欧盟和美国进行协商和谈判,争取妥善解决贸易争端问题。6月,中欧纺织品贸易问题达成协议。9月又就解决中国输欧纺织品滞港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我国采取了主动配额的措施,7月20日起对10大类受限的输欧纺织品出口实施临时管理办法,并按企业出口业绩分配完今年的配额;对2006年输欧纺织品配额,采取按企业出口业绩和公开招标相结合的方式来分配。但是,中美之间的谈判却步履维艰,双方经历了六轮谈判之后仍未达成共识。如今后一段时间仍谈判未果,不排除美国进一步采取设限行动的可能。 
    二、国际纺织品贸易一体化之初显现即期机遇 
    今年以来国际纺织品贸易一体化虽然遭到欧美等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制,但浙江纺织行业依然把握住新的机遇,不失时机地拓展出口空间,释放出口潜能。 
    1—9月,据海关统计,全省纺织品服装出口183.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5%,占全部出口总额的32.6%。另据统计局统计,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包括服装、化纤企业)出口交货值1113.1亿元,增长24.1%;其中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增长率分别比去年同期高出11.3个和49.3个百分点。有四大特点: 
    一是对欧美设限国家的出口大幅增长。1—9月,对美国和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分别达33.5亿美元和44.1亿美元,增长61.4%和54.5%,比去年同期高出43.7个和21.9个百分点,也明显高于今年同期全省34.7%的出口增长率,高于全省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增长水平(42%和42.8%)。 
    二是多数产品增长较快。1—9月,作为大宗产品的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和服装及衣着附件分别出口88.2亿美元和101.4亿美元,增长28.8%和26.6%;其中出口额较大的几类产品,如织物制服装、棉机织物、丝织物、合成短纤与棉混纺机织物的增长率分别为27%、36.1%、30%和35.2%,棉与化纤混纺坏布、人造纤维短纤纱线(缝纫线除外)、棉坏布的增长率更是分别高达104.6%、103.1%和76.6%。
三是出口业绩在全国领先。1—9月,全省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率比全国高出4.56个百分点,对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25%;占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21.6%,比去年同期扩大0.77个百分点。与其他纺织出口大省相比,浙江表现出更好的出口业绩,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比广东高出6.7个百分点,出口额分别为广东和江苏的1.2倍和1.3倍。 
    四是相当部分企业经济效益较好。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