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诺威工博会看全球科技竞争热点
2018-5-3 8:37:20
工业革命曾给生产力带来质的飞跃。数字化时代,我们的生产场景还能如何变革?在全球最大规模工业展2018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自动化、可预测性、连接性等成为厂商着力推广的概念。
在这波数字化转型中,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等技术为进一步提升工业领域生产力带来机会,因此成为主要工业国竞相发展的领域。
人工智能
在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展台上,人工智能为大型手扶电梯设备带来“预测性维护”。通过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人工智能可预测出专业机械设备出问题的部分,让技术人员提前采取措施。这种“预测性维护”适用工业生产中的各类设备。
欧洲最大软件公司思爱普负责物联网和数字化供应链的高级副总裁汉斯·塔尔鲍尔评价说:“人工智能让机器间实现互联,如果从一台机器获取了信息,就能开始预测它的运行结果,于是就能预测何时需要维修保养、预测产品质量,甚至预测整个物流程序,生产运营模式不再是以往那样遇到问题才被动反应。”
思爱普在展会上展示了模拟饮料装瓶作业的生产线。传统生产线仅能将一种颜色的液体灌入每一个瓶中;在人工智能助力下,新型生产线上的大量数据被实时反馈和分析,最终实现给每个瓶子注入不同颜色液体的高效“个性化”生产。
这些是人工智能诸多应用一部分。国际数据公司认为,人工智能将无处不在。到2021年,全球75%的商业企业应用将使用人工智能,超过50%的消费者将与客服机器人互动,超过90%的新工业机器人将借助人工智能。
不过,人工智能技术还远没到取代人的地步。德国TNG技术咨询公司高级顾问黑尔格·克鲁格告诉记者,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往往是针对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远没有成熟到可以像人类一样应对不同场景下的繁杂问题。
物联网
网络化是“工业4.0”的核心组成,物联网在工业中应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国际数据公司的报告说,物联网平台将工业生态环境中的各个元素串联起来,厂商可聚合生态中的合作伙伴形成产业联盟,探索商业模式、协作与分工、推动物联网解决方案在更多应用场景落地。
在中国华为公司的展台上,一个机器人捧着一个方形盘子,上面载有一个球,为了保持球不滚落,机器人要实现非常稳定和精确的操控,这就需要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协助完成高效的联网操控。
不过,在5G技术开始大规模应用前,4G下的物联网仍有广阔应用场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物联网市场推广经理余浩恩告诉新华社记者,目前物联网的一些日常应用,如智能电表、水表等都可利用现有4G网络来完成,基于4G的物联网设备成本上已能做得比较低,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比而言,5G标准还不成熟,而且先期出来的产品成本可能较高,5G带来的低时延等优势更适合一些需要精密操控的行业应用。”余浩恩说。
德国博世公司也在大力推动可实现产业数据交换的开放产业标准,让物联网和工业4.0中各类合作伙伴能够实现真正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鉴于物联网在行业中的重要性,主要国家都在投入发展,中国市场尤被看好。国际数据公司预计,到2021年,中国物联网平台支出将在全球排名第一,在全球占比将超过30%。
机器人与自动化
为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工业机器人一直是各国技术竞逐的焦点。这届工博会展馆中,各形态的工业机器人是非常吸引眼球的存在。
德国库卡机器人公司在会上展示了最新推出的轻量级人机互动机器人。这款机器人主要用于电子工业生产,重3公斤,可变换6种角度在60厘米范围内作业。现场展示的3台样机分别模拟了实际生产中的不同场景。机器人能在不同设定模式下,配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