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比我更懂海狮 ——一代传奇车型的埃及奇幻之旅
2021-4-28 9:25:20
我们先看一个数字,239亿元。
在最近15年的时间中,仅凭一款车型,有家企业为国内的使用者累计节省了239亿元的成本,换个方式也可以理解为,这239亿元变成了真金白银,支援了我国的社会建设。你能猜到是谁家的哪一款车型吗?看看下边这张图,它显示了厦门金旅海狮历年为国内消费者节省的成本。 本数字由当年厦门金旅海狮平均售价与海狮车型国际平均售价对比得出
刘伟是华轮-威尔森的船务部经理,他手上的出口报关单从年初就没消停过,外贸火爆了,货多船少,能不能排上船期,各家公司使出浑身招数,这份箱单当中有他熟悉的名字,厦门金旅的海狮,1000辆。船期再紧也得“安排”,老客户了。刘伟的感觉没错,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难得的国内整车出口;但刘伟不知道的是今年已经是厦门金旅海狮车型出口埃及的第11年。
远方的埃及 镜子里的我们
为什么给远在非洲的埃及出口一批海狮车,值得我们来专门花时间来念叨?我觉得至少可能有三个方面:我们(中埃)有过类似经历;我们都曾经努力过;未来我们还将会一起努力。而厦门金旅海狮的这款产品,恰好是穿针引线般的存在,缩影般经历并参与了中、埃两国各自的奋斗历程。
同为四大文明古国,埃及是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如果这样讲大家还没有什么直观感受的话,有几个细节可以帮助大家回忆下我们与埃及两大文明古国之间的“患难之情”。2015年9月塞西总统参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81名埃军仪仗队官兵参加阅兵仪式,是来自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的唯一外军仪仗方队。
在埃及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自己在历史上的倒影。
埃及当地海狮
先做一番不太精确的对比。根据数据,埃及2019年的GDP按照美元计价,大约为3049亿美元,不考虑美元贬值等因素,这个规模大概相当于中国的什么时间呢?大致相当于中国的上世纪80年代末期。1985年,我们国家的GDP规模第一次超过3000亿美元,达到3094.88亿美元(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公开数据),随后几年虽略微有所波动,但整体规模非常稳定。
这种比较是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如果过于宏大难以感同身受,我们也可以从汽车工业的角度来比较一下。
1984年10月10日,中德双方签署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营合同;
1985年3月15日,中法双方在广州花园大酒店签约成立广州标致公司。
而80年代的埃及,据当地老华侨讲,绝对首屈一指的国际大都市范儿,“比(当时)上海广州都强”。
如果从这个脉络梳理下来,不精确地讲,厦门金旅为代表的中国汽车人带着海狮出现在了埃及汽车工业发展中“或然”的前夜。不过,讲道理,中国汽车工业处于这个阶段的时候,本文主角儿的海狮的原型(第四代丰田海狮)还没来到中国。
一个工程师的自我修养
90年代中期,有一个祖籍安徽、生于东北的小伙子,毕业前后在一家汽车修理厂实习。当时的中国,桑塔纳刚开始替代拉达、伏尔加的苏系车型,4S店还不是个普及事物,附近政府企业进口车辆都在这个修理厂进行保养、维修。这个小伙子记忆非常清晰的就是日产公爵、克莱斯勒君王、加长版凯迪拉克伍德这些小众车型。当时即使是省会,汽车也不多,进口车总能获得更多的关注。MPV车型更少,马自达Bongo、三菱Delica、解放牌面包车(引进日产Caravan)已经算是当时比较多见的此类车型。而隔壁的省政府由于接待关系,有一批丰田第三代海狮非常受重视,车况好、空间大、乘员多,从日本进口而来,重要的接待场合少不了它的身影,很是上得了台面。而他的技术在同期的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