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因工业辉煌 因产业出彩
2019-9-23 9:43:35
“三明风展红旗如画,三明老工业基地老树发新枝,三明林深水美人长寿,三明文明城市展现新风采。”9月19日上午,福建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三明专场在省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三明市委书记林兴禄、市长余红胜围绕“牢记重要嘱托,做实‘四篇文章’,推进新时代新三明建设”这一主题,全面介绍了三明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改革发展成就。 催人奋进的新成就,三明风展红旗如画
三明地处闽西和闽西北。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三明老区苏区人民始终听党话、跟党走,锐意进取、埋头苦干。
新时代,新征程。三明儿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做实红色三明、工业三明、绿色三明、文明三明“四篇文章”,发挥中央苏区优势,唱响“风展红旗如画”品牌;发挥老工业基地优势,推进“老树发新枝”;发挥绿色生态优势,打造“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品牌;发挥文明城市优势,提升“满意在三明”品牌,加快推进新时代新三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人民群众有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三明城乡居民收入累计分别增长332倍、296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被列为国家扶贫改革实验区,“348”精准扶贫机制在全国推广,全市3.75万户10.5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经济总量从1.03亿元增加至2353.72亿元、增长2273倍;交通由过去“路隘林深苔滑”,变成全国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形成了“城市有机场、市域有快铁、县县通高速、镇镇有干线、村村通客车”的立体交通体系。脱贫奔小康取得的新成就,得到广大三明人民的盛赞。
与解放初相比,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01亿元增加到460.45亿元,增长455倍;第二产业增加值由0.06亿元增加到1237.9亿元,增长2.1万倍;第三产业增加值由0.23亿元增加到841.84亿元,增长3707倍;三次产业比重由72.5:5.6:21.9调整为11.6:52.6:35.8。工业化建设取得的新成就,使三明蕴育了奔赴新时代的底气。
“赣水苍茫闽山碧”。70年来,三明坚持画好“山水画”,做足山水林田文章,持续深化林改,在全国首创林权按揭贷款、福林贷等金融产品,实现“林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林产加工、生态旅游等产业加快发展,2018年接待游客3312.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0.33亿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新成就,为三明点亮了共筑中国梦的曙光。
上世纪八十年代,三明从解决群众反映的“脏乱差”问题入手,持续开展“满意在三明”系列活动,创造了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样板,连续两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实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成为以“满意在三明”闻名全国的文明城市。精神文明创建取得的新成就,夯实了三明人民加快新三明建设的责任和担当。
老树发新枝,三明工业谱新篇
“小小三元县,三家豆腐店,城里磨豆腐,城外听得见”。这是解放初期,三明工业状况的体现。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省委决定在三明建设省级重工业基地,三明市建立。先有工业,后有城市,决定了三明的特殊地位。
林兴禄表示,由工业发展,因工业而辉煌是三明的特点。从1957年开始三明大搞工业建设,现在已经形成了11个门类、37个行业的综合工业体系,建成了全省最大的钢铁、水泥、重型卡车等生产企业,形成了钢铁与装备制造、新材料、文旅康养、特色现代农业四大主导产业,钢产量占全省1/4、载重汽车产量占全省1/5,促进三明在经济增长、结构调整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三明去年工业总产值达4485亿元。
“我们有齐全的工业门类,有很强的企业家队伍,还有丰富的工业文化资源。今后三明要加快发展,把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做强做大至关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