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焕发红色新动能 阔步迈向新征程
2019-9-23 9:50:36
“产业的发展持续推动了经济综合实力的增强,2018年龙岩市地区生产总值2393.3亿元,财政总收入296.8亿元,分别比建国初期增长300多倍、3000多倍。”9月18日上午,福建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龙岩专场在省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龙岩市委书记许维泽围绕“焕发红色新动能,建设绿色新龙岩”这一主题,全面介绍了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龙岩取得的卓越成就。
坚持主线,实现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大力发展产业经济,使我们告别一穷二白走向全面发展。”许维泽表示,在建国初期龙岩市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靠天吃饭”的农业占主导地位。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龙岩儿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对龙岩老区苏区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承新发展理念,焕发红色新动能,认真做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推动龙岩快速发展崛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龙岩这片红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龙岩市坚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大力实施农业稳市、工业立市、三产强市的发展战略,三次产业结构至2018年优化为10.2:47.9:41.9,实现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到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5家,上市企业7家,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95家,成功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入选新一轮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
龙岩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下辖的七个县(市、区)均为原中央苏区县;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达78.9%,连续40年居福建省第一位、全国前茅;下辖七个县(市、区)中有五个县(区)是客家县(区),有75%以上的人口是客家人,长汀被称为“客家首府”,汀江被誉为“客家母亲河”。
龙岩市不但是红色圣地、生态福地、客家祖地,还是创业宝地。作为创业宝地,龙岩区位好、资源富、政策优、产业实,是国家金铜产业基地、国家专用车与应急产业生产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军民融合示范基地,且正在创建稀土产业绿色发展基地、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基地等五大基地;已初步形成有色金属、机械装备、文旅康养、新材料新能源、数字产业和特色现代农业等六大现代产业,涌现出紫金矿业、龙岩烟草、龙净环保、龙工机械、龙马环卫等一大批上市及龙头企业;同时,为了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建设“旅游大市”,正大力建设一县一特色、全域性的七大旅游景区。
许维泽告诉记者,当前龙岩市正在加快上述“五基地六产业七景区”建设,着力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全力打造支撑龙岩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产业”。
跳出封闭,走向全面开放
重重山峦曾经是龙岩老区人民走向世界、走向开放的道道屏障。“要致富先修路”。党的十八大以来,龙岩市大力建设基础设施,跳出封闭山区走向全面开放。从1957年鹰厦铁路贯通漳平后,到21世纪以来掀起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建设热潮,先后建成通车里程673公里的7条高速公路、营业里程744公里的7条干线铁路(其中3条高铁)和1个冠豸山机场,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干线、村村通客车。
得益于交通的便捷,龙岩市对外开放的步伐持续加快,一大批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龙岩市连续8年被海关总署评为全国外贸百强城市;一大批台胞台企在龙岩登陆,建成了大陆地区最大的台湾软枝乌龙茶生产基地,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连续三年在全国28个台湾农民创业园评比中排名第一。
许维泽告诉记者:“近年来,龙岩市持续深化基础设施建设,立体交通条件更加便捷。龙岩将成为对接东部沿海、拓展中西部腹地、贯通粤港澳大湾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