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
2019-9-24 10:56:34
在第二十一届工博会上,100余款尖端技术和产品将首发,涉及人工智能、机器人、工业互联网、机床、自动化、数字化工厂等领域。同时,本届工博会加强了“5G+工业互联网”、“AI+制造”等场景应用设置,全新打造了工业互联网展区。本届工博会以制造业为重点,展示了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水平及实力。 一、中国智能制造市场现状 近年来,发达国家技术工人短缺,新兴国家劳动力成本上涨,同时制造业又出现了制造地点分散、生产方式变更、制造技术日益复杂化等变革。为应对新的社会课题,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实施了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颁布了一系列以“智能制造”为主题的国家战略。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制造业的基石。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制造业强国的五大工程和十大领域。智能制造工程作为五大工程之一,成为国家全力打造制造强国的重要抓手。
(1)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智能制造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感知、学习、决策、执行、适应等新型生产方式。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制造业的基石,在推动《中国制造2025》实施、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转变中肩负重要使命。随着智能制造领域政策的持续出台,中国制造业逐渐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并开始大量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等相关技术。 当前全球各国都将制造业放到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智能制造已成为高端制造业竞争的主战场。我国高度重视智能制造发展,随着制造业智能化的升级改造,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呈现较快的增长。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产值规模将近15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产值规模将超27000亿元。
(2)产业分布形成四大集聚区 整体来看,智能制造产业市场潜力大,各地争相抢占智能制造高地。目前,我国智能制造形成了4大聚集区: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中西部地区。4大智能制造聚集区各具特色。 环渤海地区:依托地区资源与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核心区域”与“两翼”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其中,北京在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造服务等软件领域优势突出。 长三角地区:培育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智能制造发展水平相对平衡。 珠三角地区:加快机器换人,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制造”主阵地。其中,广州围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核心区建设,深圳重点打造机器人、可穿戴设备产业制造基地、国际合作基地及创新服务基地。 中西部地区:落后于东部地区,尚处于自动化阶段,依托高校及科研院所优势,以先进激光产业为智能制造发展的“新亮点”,发展出了技术领先、特色突出的先进激光产业。
此外,据《中国智能化发展指数报告》,山东、江苏、上海、广东、浙江占据全国智能制造指数前五。 今年山东推进智能制造升级,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深入实施智能制造“1+N”提升行动,加快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建设,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推进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及装备深度应用,年内培育50家左右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据悉,为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培养高水平智能制造专业技术人才,山东省级财政今年安排资金3000万元,支持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高标准建设山东省智能制造实训基地。 江苏制造业规模已连续8年位居全国首位,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处于第一方阵。截至去年年底,江苏省累计创建省级示范智能车间728家,分布在26个行业。其中,苏州以267家领先全省。到今年7月,江苏省共有816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分布在45个行业,南京以123家领先全省。无论是智能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