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2019-10-10 8:35:07
      高技术制造业[1]是国民经济先导产业,具有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和加快技术扩散等特征。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创新调查数据显示,高技术制造业在工业创新活动[2]和投入中的作用继续增强,在运用创新资源方面的示范效应持续发挥,对工业创新产出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但高技术制造业盈利状态欠佳、创新人才缺乏、国际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值得关注。 
高技术制造业在创新活动和投入中的作用继续增强 
创新活跃程度继续提高。2018年,我国开展创新活动的高技术制造业企业为25546家,比上年增长7.3%;增速比工业企业[3]平均水平高出3.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中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占比为76.2%,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是工业的1.5倍。在开展创新活动的工业企业中,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占13.0%,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在外部环境日益严峻复杂的形势下,高技术制造业保持较为旺盛的创新活力尤为难能可贵。 
创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创新费用[4]为5762.9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增速比上年加快8.2个百分点,是工业的2.0倍;占工业创新费用的比重为27.6%,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费用投入强度[5]为3.73%,比上年提高0.67个百分点,是工业的1.85倍。从户均创新费用看,高技术制造业企业为1719.2万元,是工业企业的3.1倍。创新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为高技术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逐步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撑。 
高技术制造业运用创新资源示范效应持续发挥 
企业内部创新资源整合效果提高。独立开发能力是企业内部创新资源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2018年,独立开发新产品并实现创新的高技术制造业企业为15845家,占实现产品创新的高技术制造业企业的91.2%;占高技术制造业企业的比重为47.3%,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是工业的1.8倍。与此同时,独立开发新工艺并实现创新的高技术制造业企业为14872家,占实现工艺创新的高技术制造业企业的86.4%;占高技术制造业企业的比重为44.4%,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是工业的1.7倍。 
企业外部创新资源利用能力上升。2018年,我国开展创新合作的高技术制造业企业为16387家,比上年增长10.1%;占高技术制造业企业的比重为48.9%,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是工业的1.8倍。在高技术制造业的11类合作伙伴中,与客户、供应商市场供需两端合作的企业占创新合作企业的比重分别为42.6%和39.4%,位列前两名;与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合作的企业占创新合作企业的比重分别为38.0%和24.4%,排在第三位和第五位。突出市场导向性和产学研合作,是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合作的重要特征。 
产学研深度融合取得明显成效。2018年,在7739家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高技术制造业企业中,共同完成科研项目、聘用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人员到企业兼职、在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在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中设立研发机构的企业占比分别为71.5%、30.1%、25.0%和9.3%;其中,有两种以上合作形式的企业占比为41.6%,比工业高出2.1个百分点。多种合作形式相融合的企业占比处于近几年较高水平,产学研深度融合取得明显成效。在实现产品创新的17370家高技术制造业企业中,分别有11.1%和2.3%的企业与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合作成功推出了新产品,分别比工业高出1.4个和0.6个百分点;在实现工艺创新的17206家高技术制造业企业中,分别有10.5%和2.0%的企业与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合作开发了新工艺,分别比工业高出1.2个和0.4个百分点。产学研合作借助高校和院所等知识创新主体的“最强大脑”,进一步提升了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 
高技术制造业对工业创新产出的拉动作用明显 
发明专利创造和应用水平持续提升。2018年,申请发明专利的高技术制造业企业为9857家,比上年增长14.5%;占高技术制造业企业的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