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工业:砥砺奋进70年 蹄疾步稳谱新章
2019-10-16 9:09:33
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工业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砥砺奋进,取得了巨大成就,工业总量迅速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茁壮成长,企业竞争力日益增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史性跨越。
新中国成立初期,福建工业基础薄弱、规模小,1952年工业增加值只有2.17亿元。通过70年发展,福建工业成功跨越一道又一道关口,实现一个又一个突破。1978年工业增加值增加到23.85亿元,1988年超100亿元,1997年突破1000亿元,2014年突破1万亿元,2018年达14183亿元。2018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增速居全国第6位,东部10省市第1位;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9.6%,对福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4%,成为推动福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随着工业生产的持续快速发展,工业经济效益得到稳步提升,从1992年计算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至今,二十几年来效益指数年年创新高。2008年综合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90.34,比1992年提高92.75个百分点,到2018年达324.4,增长率超70%。
创新创业成效凸显
改革开放给福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动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鼓励自主创新,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福建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开展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建立重大创新项目成果转化推进协调机制,每年组织实施一批省级技术创新重点项目,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1家、省级450家,省级行业技术开发基地65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3家,拥有重点实验室226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5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70家。引导企业重视工业设计、创新业态模式,发展服务型制造,现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19个,省级139个,厦门、泉州获评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全国仅6个)。“十二五”期间,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超过18%,相当于全省GDP的比重提高到1.53%,提高0.37个百分点;2018年,比重达到1.80%,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8.4%,高出全国平均增幅约6.6个百分点。2018年,全省工业企业中开展创新活动的比重超44%,高新技术企业38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300多家,创新型企业684家。宁德时代新能源成立了亚洲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研发中心,拥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仪器装备,设备总投入超过4亿元。星网锐捷、新大陆集团、厦门钨业、福建雪人等一批行业创新龙头企业迅速崛起。
企业竞争力日益提高
1978年全省仅有大中型工业企业46家,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基础较差。改革开放的春风,让福建从前线变为前沿,发展动能极大释放。1981年,全国首家中日合资企业——福建日立电视机有限公司在我省成立,对外开放迈出重要步伐。1984年,福建55名厂长经理联名给省委领导写信,要求为企业“松松绑”,企业经营自主权有效扩大,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抓住机遇迅速崛起,企业数量规模不断扩张,企业竞争力显著提高。
2018年全省拥有规上工业企业1.74万家,省级工业和信息化龙头企业358家,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4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10家企业上榜中国500强,20家企业列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产值超千亿产业集群16个。据不完全统计,列入统计的419种产品中有100多种产品市场占有率进入全国前三,全球每4块汽车玻璃就有1块产自福建,每12个人就拥有1双福建产的鞋。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和新能源科技的聚合物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均位列全球首位,青拓集团成为我省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