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培育智能工厂、柔性定制、共享生产等十大新业态
2019-11-21 10:37:41
      11月15日,国家发改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系统梳理提出了十种发展潜力大、前景好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包括推进建设智能工厂、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广柔性化定制、发展共享生产平台、提升总集成总承包水平、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供应链管理、发展服务衍生制造、发展工业文化旅游等。 
在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上,意见针对制造业重点行业、服务业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快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等重点行业双向融合发展的10项可能性路径。 
《意见》的目标是,到2025年,形成一批创新活跃、效益显著、质量卓越、带动效应突出的深度融合发展企业、平台和示范区,企业生产性服务投入逐步提高,产业生态不断完善,两业融合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分析指出,自去年底中国首次提出这一概念以来,“两业融合”备受高层关注。这是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避免服务业“鲍莫尔病”的重要方向。 
这种融合有利于中国制造在“微笑曲线”中更多地向研发设计、维护运行、营销、售后服务、品牌管理等环节攀升,这有助于我国制造业摆脱长期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环节的境况,提高自身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分工地位。 
破解“鲍莫尔病”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产业组织研究室副主任郭朝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制造业“大而不强”,沿价值链攀升和融合发展能力不足;而部分服务业又“自我循环”,对制造业发展支持不足,“产品同质化、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高、盈利水平下降、部分服务业效率低下,经济‘脱实向虚’等问题都与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程度不高有关。” 
郭朝先指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发达国家相继完成工业化,制造业企业纷纷转型,从简单产品制造到提供售后服务、再到提供“产品+服务+技术+系统解决方案”,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更重要的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下,一大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正在蓬勃发展。 
《意见》对十种发展潜力大、前景好的典型业态和模式进行了梳理。 
《意见》要求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以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发展应用平台体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为支撑,推动制造业全要素、全产业链连接,完善协同应用生态,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和服务体系。 
郭朝先表示,平台经济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的一个重要方向,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其中的代表。根据工信部摸底数据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调研统计,当前中国至少已有269个平台类产品,其中,具备一定产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超过50个。 
《意见》要求推广柔性化定制。通过体验互动、在线设计等方式,增强定制设计能力,加强零件标准化、配件精细化、部件模块化管理,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定制和按需灵活生产。 
同时,发展共享生产平台。鼓励资源富集企业面向社会开放产品开发、制造、物流配送等资源,提供研发设计、优化控制、设备管理、质量监控等服务,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价值共享。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委会委员钟志华表示,当前中国制造正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企业必须满足不断变化且多元化的顾客需求。这意味着企业在保持规模化生产的成本优势前提下,必须转向注重客户个性化需求、进行柔性化定制的模式。 
同时,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产能过剩、设备利用率不足的问题,钟志华表示,产能共享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 
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也是一种新业态。《意见》要求,引导企业通过建立监测系统、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