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业战略2030:背景、内容及争议
2019-12-27 9:31:57
      2019年2月5日,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Peter  Altmaier)在柏林发布《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于德国和欧洲产业政策的战略指导方针》(National Industrial  Strategy 2030: Strategic Guidelines for a German and European Industrial  Policy)的计划草案(以下简称《德国工业战略2030》)。 
该草案从产业政策角度“首次提出了一项连贯的德国和欧洲的产业战略”,因而,在德国及欧盟引起轩然大波,褒贬不一。各界普遍认为,这是德国为了应对来自美国、中国的竞争压力而通过制订新的产业政策,打造龙头企业,加大力度保护德国和欧盟关键产业,提高其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工业4.0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意在推动德国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实现工业全方位升级。 
德国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其工业闻名遐迩、享誉世界,缘何会提出工业战略2030指导方针?《德国工业战略2030》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产生哪些争议?《学术前沿》特邀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黄燕芬通过分析《德国工业战略2030》的产生背景、内容及相关争议,并进入深度的客观评析。 
核心观点 
《德国工业战略2030》的背景: 
● 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德国工业的内在隐忧 
● 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德国工业的外部挑战 
《德国工业战略2030》的内容: 
● 大力支持突破性创新活动,牢牢掌握工业主权和技术主导力 
● 采取多种举措,增强德国工业整体竞争力 
● 在对外经济关系中坚决反对他国强行干涉市场经济进程,并系统维护德国整体经济利益 
《德国工业战略2030》的相关争论: 
● 整体上学术界对《德国工业战略2030》持批评态度,贬多褒少 
● 另一些经济学家则同意《德国工业战略2030》的部分观点 
● 工商界反应不一 
● 党派层面:执政伙伴支持,反对党猛烈抨击 
背景: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德国工业内忧外压 
德国是传统工业国,始终秉存制造业立国理念,坚定不移地推动以工业为基础的经济模  式,是国际公认的、成绩斐然的工业大国。随着德国2017年制造业增加值在其国内增加值总额(GVA, the gross value  added)占比达到  23.36%,德国工业毋庸置疑已领先欧盟各国,并处于国际前列。然而,在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德国工业却出现创新乏力,面临着“内忧外压,前后夹击”的局面,《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字里行间深深地透露出对其未来经济发展的危机感。 
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德国工业的内在隐忧 
第一,新兴产业鲜有突破。德国在战略性新兴产  业领域很少有颠覆性的突破,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黯淡的突破性创新。《德国工业战略2030》指出“当今最重要的突破性创新就是数字化”,而德国在数字化相关的领域却没有突破性  进展。德国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德国数字战略2025》显示,截止2014年德国仅有7%的家庭使用光纤宽带(同期瑞典为44%),  而且只有大型企业才能连接光纤;2015年电信基础投资与GDP比值在G20排名倒数第四。 
德国数字化全球竞争力与其全球经济地位不相符,阿里研究院和毕马威联合发布的《2018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德国排第13位,未进前十。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方面,  德国没有世界知名企业,德国没有企业进入全球数字企业竞争力前十强。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  《2018年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50强》榜单也显示,前20强没有德国企业,21-50强虽有7家德国企业,但主要是传统企业。二是闭环式增值链缺损。新材料和新技术的缺失导致新兴产业领域增值链受损,《德国工业战略2030》指出,“创新型碳纤维材料主要在德国境外生产”。在自动驾驶领域,德国增值链缺损更为严重,电池主要来自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