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战”中,如何守住中国制造业
2020-2-22 8:32:4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经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全面的影响,国内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对于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的直接冲击给予了较多关注,但对制造业引发的深层次风险和潜在影响还有待重视,部分制造业企业受疫情防控政策的影响依然无法复工。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根基所在,而当前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多重叠加风险,包括停工和物流中断造成的违约风险、断链造成的产能加速外迁的风险、高新前沿领域错失布局先机的风险、疫情结束后报复性产能增长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而深远破坏,直接影响今年中国经济增长态势,甚至使此次疫情从对中国经济的一次性冲击演变为永久性冲击,成为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形势的拐点。政府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在抗击疫情的同时守住“中国制造”,保障中国经济的长期平稳发展。
抗疫中制造业形势严峻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一般对标2003年的非典疫情,然而当前疫情相比于非典疫情有着不同的经济环境和产业发展背景,此次疫情对于制造业的影响程度更深、范围更大、持续时间更长。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相比于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的强势上扬经济态势,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进入平缓发展的新常态时期,经济增速相比于2003年有明显下降,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各类矛盾凸显。在外部发展环境上,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和全球制造业回归的趋势影响,我国制造业面临产业外迁的压力。
从疫情特点来看,此次疫情临近春节,而新型冠状病毒相比于SARS潜伏期更长、传染性更高,春节期间大范围的人员流动和较低的气温,导致病毒传播的范围更广,目前受感染人数远高于SARS。严峻的疫情形势促使各地政府加大对人员聚集和流动的管控,在春节假期结束十天之后,全国近80%的省份大部分企业依然处于待工状态,部分企事业单位采取在家线上办公的方式开工,但更多需要进行现场操作生产的制造业企业则根本无法复工。物流不畅通,大批异地返乡工人无法复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生产供应无法保障,各地政府甚至出台严禁开工的政策指令,或需要经过相关部门审批才能复工,迟迟无法复工的制造业企业的焦虑、恐慌情绪正在蔓延,中国制造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制造业面临的四大风险 1.停工和物流中断造成的违约风险。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于春节前后,由于其高度传染性和较长潜伏期的特点,全国各地政府均采取了人流和交通的管控措施,直接导致了春节假期后,大量返乡工人无法返回工厂开工,而各地对于交通的严格管控,封路、断路的做法,切断了交通网络的联通作用,制造业企业的货运物流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无法按期复工或较长时间的停工,直接影响了生产计划,可能导致已有订单的合同违约,而无法减免的租金、贷款利息、工资等可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财务压力。湖州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汇大机械制造(湖州)有限公司就遭遇了无法按时履约的危机,因停工无法履行此前签订的“每周向标致集团工厂交付10000套转向机壳体”合同,面临承担240万元的合同损失,还要追偿导致客户生产线停产两周而造成的3000万元等多项损失。汇大机械只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缩影,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制造业中大量存在,停工和物流中断造成的违约风险成为许多制造业企业的不能承受之重。 2.断链造成的产能加速外迁的风险。 作为全球产业链的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业已经成为嵌入全球制造的重要一环,中国制造的些许闪失,可能造成国际产业链的中断。这次疫情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我国汽车零部件供应的停产断供,引发的全球汽车产业的“蝴蝶效应”。
目前我国共拥有10万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其中,疫情最严重的湖北省为“汽车大省”,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