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制造业复工普遍早于全国 规上工业企业复工近4000家
2020-2-22 8:47:37

      2月14日,当很多人还在感慨“情人节经济停摆”的时候,广东首趟中欧班列已经满载着载通信设备、电路板等“珠三角制造”产品,从东莞开出,驶向俄罗斯。 事实上,珠三角密集的工厂内,机械轰鸣声响起的比别处更早。
      早在2月10日,珠三角的大部分企业就已经开始开工了。来自广州开发区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10日,广州开发区已复工企业1224家,复工人员总数11.7万余人,10日当天便有719家企业复工;截至2月14日,佛山已累计复工工业和商贸流通领域企业1.2万家,累计复工人数62.6万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3940家。 “目前东莞大部分的企业应该都已经恢复基本生产。”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易事特”)一位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为了保证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广东政策频出。
      2月6日,广东印发《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政策措施》,被称为“复工复产20条”;2月16日的相关会议上,精准施策、全力支持和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被确定为广东省各级政府当前的重要行动目标。 不过,对企业来说,距离全面复工还有些距离。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企业只是部分复工,非必要岗位和一线人员的,比如管理人员,大多仍是远程办公,如果工作积压,可以自愿复工。目前全面复工日期仍待定。 口罩是复工硬通货 按照广东当地惯例,擂鼓舞狮、派“开门利是”迎接员工返岗,是多数工厂企业节后开工的必备节目。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当下,这些活动都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严密的防控手段。 在易事特厂区进门处的闸机外,带着口罩的门卫拿着体温枪测量每个进出厂区的人员体温。 “体温不合格、没戴口罩的,均不能进入厂区。”上述易事特负责人表示。 为了最大限度保证员工安全,厂区内,无论是生产车间还是办公室、食堂、宿舍,都经过全面消毒,同时,上下班、就餐均实行错峰制度,尽可能将员工拉开距离。
      此外,让已经安全度过隔离期的厂内员工尽可能少接触外界人员,也是防患未然的举措之一。 事实上,在珠三角,这样的防护已经成为常态。 17日,江门广悦电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容少沃介绍,为顺利复产,公司实行分类上岗,并对生产流程进行再改造,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开工的企业都是做好了充分的复工准备的,包括自行购入红外线体温测量仪、口罩等医疗防护用品,做好员工健康跟踪等。”上述易事特负责人说。 事实上,口罩供应已经成为企业能否正常开工的重要条件之一。 
      据了解,为了顺利开工,企业均在筹措大量防护用品,但用量需要多少,库存能支持多久,都得看具体复工复产后员工人数而定。 这也成了企业复工复产的制约因素之一。为此,广东在“复工复产20条”明确提到,要指派专人指导企业完成复工复产准备工作,一企一策帮助协调解决职工返岗,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返岗、以及口罩等防控物资购置等现实问题。 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也先后出台“暖企八条”,搭建应急物资生产供应与需求采购对接平台,保障复工企业优先采购急需的口罩、测温仪等防疫物资,全力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区内企业可通过“疫情物资申购”申报需求,相关部门调度供应。 “物资短缺情况下,不一定能满足全部企业需求,但会尽力满足,同时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复工生产口罩等保障物资。”广州市黄埔区复工复产工作组副组长谷林表示。 “当前的疫情形势仍然是复杂严峻的,我们不能松懈。就当前面临的压力来讲,我们只能说做好相应的准备和防控措施落实。” 上述易事特负责人表示。 政策护航 事实上,珠三角已经是全国开工最早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相关政策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2月6日,广东印发“复产复工2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