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是近年来我国发展迅速的领域
2020-4-28 16:49:47
      人工智能技术是近年来我国发展迅速的领域之一。疫情防控战打响之后,防疫一线出现了一群特殊的“战士”,活跃在全国各地的医院病房、交通枢纽、生活社区等众多场所。这些“战士”,既是一线医护、公安民警们的“得力助手”,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也成为千千万万群众生命健康的“守护者”,承担着巡防、测温、消毒、咨询、送餐送药等方方面面的工作。 
 
  这些特殊的“战士”,就是在抗疫当中大显身手的各类人工智能产品——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咽拭子采集机器人、各类智能防疫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走向抗疫一线,除了助力我国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向全球科技抗疫贡献“中国方案”,还凸显了哪些着眼于现实的应用和未来的趋势? 
  物联网医疗提升智能化管理 
  物联网一直是智能医疗当中重要的环节。通过终端设备连接和生物传感、大数据等技术,让医疗从管理水平和服务提供的数字化、信息化当中得以提升。疫情发生以来,正是物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让包括武汉方舱医院在内的众多医疗机构形成了新的感知、反馈与管理系统,大大优化了管理和诊疗体系。 
  一套套智能体征实时检测系统,让武汉方舱医院实现病症早发现早干预;一整套防治结合的“战疫执行管理系统”,让基层基础的医疗体系实现“平战结合”立体防治……武汉方舱医院启动建设之际需要智能技术支撑,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下属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新微科技集团第一时间启动疫情防控相关应急科研攻关。集团受命7天之后,将成套的“无人化智能体征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和“方舱高精度定位管理系统”组合构成的智慧方舱人员生命体征监测系统解决方案,正式运用到武汉方舱医院中。 
  利用这套智能穿戴设备和物联网技术,不但可以让医护人员实现24小时不间断、非接触监测病人病情,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有效降低轻症转重症的比例,同时减轻一线医务人员监护工作负担。如今,方舱医院虽已休舱,双方合作却延续下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与上海微系统所、上海物联网公司共同建立“物联网与医疗救治技术联合实验室”,在高精度医用传感器以及相关设备方面,进行进一步联合攻关。 
  “今后的物联网医疗将是临床与预防的结合、智能与数据的结合。”上海新微科技集团总裁秦曦告诉记者,未来科研攻关的方向就是提升医疗健康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增加医疗健康服务的有效供给,弥补疫情防控管理体系和医疗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短板。 
  5G+人工智能运用前景广阔 
  5G是新基础建设中重要的角色之一。通过5G网络技术连接到云端的机器人,可以破解网络和数据传输滞后的难题,利用深度学习变得越来越“聪明”,不再像从前那样需要进行事先的编程,就能在环境中自动探索出执行任务的最佳方式。 
  从2月初开始,一个大眼睛、小脑袋、大嗓门的机器人在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候机大厅“执勤”。这也是全国首个在机场投入使用的5G巡逻测温机器人。 
  “防范新冠肺炎,少聚集、勤洗手、戴口罩、讲卫生……”走进机场候机大厅,就能看见它来回不停地喊话,提醒旅客注意个人安全防范。搭载了5个高清摄像头的机器人,在距离人群5米范围内进行红外体温测量,一旦发现体温异常的旅客,它会立即发出尖锐的报警声。此外,它还能智能识别旅客是否佩戴口罩,对于没有规范佩戴口罩的人员,现场通过高音喇叭喊话——“请您戴好口罩”。 
  该机器人由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部署。除此以外,宁波几家重点医院还有5G医护助理机器人、5G智能运输机器人、5G消毒清扫机器人等投入防疫一线的工作。 
  同样,在深圳,5G+人工智能也让机器人能够迅速地“上战场”:在收到任务两天之内,优必选科技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