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基建规划来了, 未来准备这么干!
2020-6-4 15:56:08
新基建是什么?
新基建能带来什么?
新基建的“新”路要怎么走?
近日,我市印发《福州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和《福州市促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融合应用的若干措施》,全面布局我市新基建。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专家、企业代表等,为您带来关于新基建的全方位解读。
01
“关键词”
福州新基建如何布局?
关键词1:5G
——今年底将建成5G基站1.2万个
5G被认为是新基建的领头羊,也是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
方案提出,今年底,全市5G基站突破1.2万个,主城区、县城所在地等重点区域实现5G全覆盖,互联网出口带宽达24T。到2022年,5G基站超过3万个,实现在全国省会城市领先,互联网出口带宽超31T。
目前,我市正加快推进“5G+光网”双千兆城市建设,超前布局5G网络,截至5月底,全市5G基站建设已完成3563个。
关键词2:工业互联网
——推动3000家以上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产物,是实现人、机、物全面互联的重要载体。
方案提出,到2022年,培育形成20家省级以上应用标杆企业,推动3000家以上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标识注册5000万个以上,解析量达60万次。
近年来,我市工业互联网发展势头正劲。其中,落地我市东南大数据产业园的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福州)项目已运行一年多,注册企业数达71家,在全国区域型二级节点中排名第三;标识总量达到近117余万,排名全国第四。
关键词3:数据中心
——实现在用数据中心机柜数超6万个
大数据中心是数据存储、处理和交互的中心,是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条件。
到2022年,我市将形成统筹规范、存算均衡、空间集聚、绿色节能的数据中心发展格局,在用数据中心机柜数超6万个,新建数据中心PUE值原则上不高于1.3。建成城市大数据平台,形成百亿公共数据储备池。
与其他城市相比,数据中心是福州新基建的优势之一。目前,我市正加快东南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贝瑞和康基因大数据中心等建设,推动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海丝卫星数据服务中心建设,发挥“数字福建”两朵云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数据中心资源规模化集聚,构建数据蓝海。
关键词4:城市大脑
——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城市大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利用丰富的城市数据资源,对城市进行全局的即时分析。用城市的数据资源有效调配公共资源,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到2022年,我市将实现“城市大脑”全面支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公共服务“一码通行”、城市运行“一屏通览”。
目前,我市已建设城市AI中台、城市人脸识别、可信数字身份、电子缴费、时空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拓展市级电子证照库和可信电子文件库,全面融合轨道交通、卫生教育、市场监管、水电气等数据资源,全力推进城市数字驾驶舱和经济运行分析平台等建设。
关键词5:智能交通
——全面实现无感刷脸通行
智慧交通是新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的新兴业态,是提升综合交通质量效率的重要手段。
方案提出,我市将统筹推动路侧及其附属设施智能化升级,加快停车场智能化改造升级,建设智慧停车平台,提供停车互联、预约泊车、无感缴费等便民服务。加快智慧安检等智能设施建设,全面实现机场、火车、地铁、公交等场站无感刷脸通行等服务。
目前,我市智慧停车系统已接入18000个车位,覆盖市图书馆停车场、福州火车站北广场停车场等人流车流密集点,已为46000人提供车场推荐、导航和支付服务,初步建立起全市统一的智慧停车系统。
关键词6:智慧教育
——建设30家以上智慧校园示范校
以网龙为代表,福州正在大力发展数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