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基建:聚焦六大方向 实施30个重点任务
2020-6-17 9:14:23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作为新基建工作牵头部门,我们认为,新基建兼顾促创新、调结构和补短板,有利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影响,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有利于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有利于推动改革创新,厚植发展根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北京经济平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6月11日,在北京市举行的新基建行动方案专场发布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姜广智,就北京新基建行动方案相关情况向媒体做了深入解读。
促进传统基建向智能化新基建升级
新基建作为国家提振经济的重要战略举措,中央密集部署,地方积极响应,市场反应强烈。6月9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打造“1+5+N”的政策体系,《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是“5方案”之首。
姜广智指出,整体来看,北京新基建行动方案内容丰富、突出应用引领、强化安全保障、重视标准建设,具有鲜明的北京特色。他特别强调,新基建不同于传统基建,北京市经信局在编制行动方案时注重把握五个战略导向:赋能传统基建实现新提升。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改造,促进传统基建向智能化新基建升级,助力新旧动能转换。融合新科技抢占新高地。发挥超大规模场景应用优势,加快技术迭代、产品创新、标准制定,抢占新一轮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培育新产业打造新支撑。通过新基建与各行业的渗透融合,塑造数字产业化及产业数字化生态,降低产业商业化、市场化成本,加速孕育新商业模式、新产业生态和新龙头企业。应用新工具推进新治理。通过新科技的运用,弥补交通、教育、医疗、环保等城市治理短板,增强民生基础设施的完整性、可及性和便利性,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精细化水平。培育新主体探索新模式。推动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相互配合,通过更包容的监管、更开放的场景、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创新的生态,充分发掘社会资本的效率和潜能,支持新基建可持续发展。
聚焦新网络新要素新生态新应用
姜广智告诉媒体,北京新基建行动方案聚焦“新型网络基础设施、数据智能基础设施、生态系统基础设施、科创平台基础设施、智慧应用基础设施、可信安全基础设施”六大方向,即“新网络、新要素、新生态、新平台、新应用、新安全”,通过实施30个重点任务,到2022年,北京市基本建成网络基础稳固、数据智能融合、产业生态完善、平台创新活跃、应用智慧丰富、安全可信可控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型基础设施。
建设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包括5G网络、千兆固网、卫星互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政务专网6个任务。主要内容是:推进5G独立组网核心网建设和商用,2020年实现5G基站新增1.3万个,累计超过3万个;积极推进千兆固网接入网络建设,推进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力争2020年新增5万户千兆用户;优化和稳定卫星互联网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实施自动驾驶示范区车路协同信息化设施建设改造,三年内铺设网联道路300公里,建设超过300平方公里示范区;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北京)建设,累计建设20个以上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培育20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打造20家左右的智能制造标杆工厂;提升政务专网覆盖和承载能力。
建设数据智能基础设施。包括新型数据中心、云边端设施、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区块链服务平台、数据交易设施6个任务。主要内容是:加强数据中心绿色化改造;推进数据中心从“云+端”集中式架构向“云+边+端”分布式架构演变;强化以“筑基”为核心的大数据平台顶层设计,加强高价值社会数据的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