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全面推进“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
2021-7-8 9:18:00
7月2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落实数字中国战略部署,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有关方面跟踪监测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发展情况,开展信息化发展评价工作,编制完成《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的主要成就和2020年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效,评估了2020年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情况,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 《报告》指出,“十三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质量效益加快提升。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和4G网络,5G网络建设速度和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已建成5G基站达到71.8万个,5G终端连接数超过2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显示,中国排名从2015年的第29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14位。网络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电商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农村网络零售额由2014年的180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79万亿元。数字战“疫”取得关键成效。国办电子政务办推动全国“健康码”互通互认,基本实现“一码通行”,累计使用访问量600亿余次。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推出“通信行程卡”,截至2020年底,“通信行程卡”累计提供查询服务54亿余次。 报告提出,全面推进“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一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深化5G商业布局与创新应用,推广升级千兆光纤网络,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全面推进IPv6商用部署。推动物联网全面发展,打造支持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加快交通、能源、市政、邮政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升感知设施的资源共享和综合利用水平。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强化算力统筹智能调度,建设若干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积极稳妥发展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布局卫星通信网络等面向全球覆盖的新型网络,持续推进北斗产业化与商业化进程。 二是充分释放数据要素活力。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的关键作用,以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共享流通、全生命周期治理和安全保障为重点,建立完善数据要素资源体系,激发数据要素价值,提升数据要素赋能作用,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形成新发展格局。强化国家数据治理协同,健全数据资源治理制度体系,推进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统筹数据开发利用、隐私保护和公共安全,加快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建立健全数据产权交易和行业自律机制,培育规范的数据交易平台和市场主体,发展完善市场运营体系。支持开展数据开发关键技术攻关,提高异构数据互操作能力,培育发展一批面向不同场景的数据应用产品。强化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保护,完善适用于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分级分类保护制度。 三是构建释放数字生产力的创新发展体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完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顶层设计,深化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相互融合支撑。大力推进基础学科理论研究,加强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优化前沿交叉学科布局,推进信息科学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协调发展。加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空天信息、DNA存储等前沿领域的战略研究布局和技术融通创新。完善科技协同创新制度,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加强信息技术专利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加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理论体系研究与构建。 四是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围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