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青:进一步深化两岸机械制造产业合作
2010-10-27 9:46:00

    2010年10月12~13日,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台湾区机器工业同业公会主办,江苏省机械工业联合会承办的“2010两岸精密机械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在六朝古都南京隆重召开。中国大陆300多名、台湾地区100多名来自机械行业科研院所及制造业的专家与业主协同出席会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在会上指出,今年前7个月两岸机械产品的贸易额86.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1.2%;双方产业合作的领域不断延伸,从生产到科研,从主机到零配件,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合作,从产业交流到产品营销,双方交往的范围更广,合作的路子更宽,合作的关系更密切。王瑞祥表示,目前两岸之间已形成产业互动日常化、业务交流制度化、协商恳谈规范化、贸易往来机制化的新格局,为两岸机械产业的深入合作创造出辉煌的愿景。
  为了进一步深化两岸机械产业的合作领域,会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与台湾区机器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徐秀沧共同签署了两岸机械产业合作意向书,同时双方达成了多项共识。
  会议期间,中国工业报记者就台湾与大陆地区机械产业合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专题采访了台湾区机器工业同业公会总干事王正青先生。
  记  者:这次有幸迎来台湾机械工业界同仁光顾大陆,共商两岸机械产业合作大计,作为台湾机械工业主管机构的总干事,请你谈谈对大陆机械工业现状的看法。
  王正青:目前整个世界经济局势是东热西冷。东部亚洲地区的中国、印度特别热,西部欧洲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低温、寒冷期。在全球金融海啸后危机时期,大陆机械工业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台湾地区清楚地关注到,2009年大陆机械工业总产值跨越了10.7亿万元人民币的新台阶,增幅同比接近20%。其中机床、汽车等相关主产品成为全球第一大生产与消费国。今年1~8月,大陆产、销与外贸出口额均比去年同期增长30%以上。其中汽车、机床、内燃机、工程机械等工业基础产业增速均接近甚至超过40%。尤其值得欣慰的是,过去10年德国、日本的生产规模包揽全球之首,在2009年的金融风暴中德国减幅达30%,日本则达40%,两个经济大国大幅度下滑,而大陆却稳中有升,这无疑让中国奠定了全球经济的大国地位。大陆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国家的政策调整。近两年大陆启动了汽车、核电、风电、高铁、轨道交通、船舶、大飞机等产业的发展策略,这对推动以机床为首的机械工业的蓬勃发展必将产生强大的拉动作用。按照目前的趋势,今年大陆的机床产量将可能是日本与德国两个发达国家之总和,这让台湾产业界刮目相看……
  记  者:请你谈谈台湾机械工业目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王正青:台湾机械工业目前面临趋好向上态势。在金融海啸扑面而来之时,台湾业界为谨慎起见,很少购买机床与各类机械基础产品,2008年四季度到2009年前三季度,台湾大部分企业“做三休四”。就是说为了降低成本,减少消耗,节约能源与各项生产开支,多数厂家每周生产三天停业四天共度难关,整个地区开工率仅有30%~50%,直至2009年四季度才出现反弹。为此,2009年台湾机械业出口与进口额分别出现31.7%与17.6%的负增长,而今年上半年本土地区的进出口反差都突出显现,1~6月,台湾机械工业出口额78.2亿美元,同比增长47.3%,进口额121.7亿美元,同比增长99.0%。目前台湾多数企业“做六休一”,生产景气度前所未有。
  记  者:近期大陆与台湾两岸机械工业的贸易交往如何?
  王正青:台湾企业界十分看好大陆市场。上半年台湾机械出口总额中,大陆(含香港地区)贸易额25.98亿美元,占33.3%,高居境内第一;美国11.95亿美元,占15.3%;日本4.12亿美元,占5.3%,分列第二、三位。在今年上半年台湾机械产业进口总额121.7亿美元中,日本贸易额48.95亿美元,占40.2%;美国26.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