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6月福建省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2016-8-5 10:50:44
    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我省船舶工业接单难、交船难、融资难、盈利难、转型难愈演愈烈,全行业经济指标下跌,面临形势严峻。
      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1、工业总产值:2016年1—6月,全省规模以上船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3.14亿元、同比负增41%;其中省船集团公司完成30亿元,同比下跌39%;闽江口船舶集中区完成7.3亿元,同比下跌74%;三都澳船舶集中区完成22亿元,同比下跌8%;厦漳湾船舶集中区完成12亿元,同比下跌53%;部队企业完成2.5亿元,同比下跌56%。
      2、造船三大指标:1—6月,(1)造船产品产量完工175艘/18.7万载重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跌47%及40%;其中省船集团完工12艘/7.5万载重吨,同比艘数下跌14%、吨位增长50%;闽江口船舶集中区完工35艘/1.8万载重吨,同比分别增长21%及95%;三都澳船舶集中区完工15艘/1.5万载重吨,同比分别下跌65%及81%;厦漳湾船舶集中区完工113艘、8万载重吨,分别下降53%和54%。(2)新承接订单224艘/25.2万载重吨,合同金额50亿元,同比艘数下跌37%,吨位增加14%,合同金额增加40%。(3)手持订单554艘/111万载重吨、合同金额330.4亿元,同比艘数下跌19%,吨位减少7%,合同金额增加157%。
      3、1—6月,完成船舶修理973艘/102309万元,同比分别下跌10%及21%。
      4、1—6月,实现利润20359万元,同比下跌53%,省船集团实现利润8827万元,同比下跌46%。全省规模以上船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9亿元、同比下跌30%,其中省船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同比下跌34%。应交税金27384万元,同比增加148%。
      二、经济运行分析:
      由于遭遇经济寒冬,全球经济低迷。航运业笼罩在一片雾霾之下,造船业也陷入经营困境,船市需求进一步萎缩,而海工装备也因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出现颓势。另一方面国内船舶制造产能过剩,尤其是中低端产能过剩严重,而高端船舶及高端海工装备正在起步阶段。福建船舶工业正在经历一场大浪淘沙。
      1、福建省船舶集团以海工装备为主导产品,由于国际油价持续下降,海工装备船接单急速下滑,上半年海工装备船零接单。运输船和客滚船订单有所突破,1—6月新承接订单40艘。其中马尾造船6500—7500吨沥青船6艘,1168箱集装箱船12艘(6+2+2+2)。东南造船108米客滚船6艘,冷藏运货船3艘。厦船重工风电安装船1艘,5390吨油化一体船2艘,2100车位汽车滚装船1艘、趸船3艘等。
      2、全省渔船建造看好。1—6月手持渔船订单200余艘,福建立新船舶工程公司至6月手持渔船订单100余艘,1—6月交船30艘,新承接订单20艘。预计年交船80艘。
      3、民营船企举步为艰,在极端困境中挣扎,以福安民营船企为例,原有43家船企,至2015年来,已有9家船企因没有订单而停产,转为水泥中转站或堆场。今年初又有3家船企停产。未来还有船企面临转产或被淘汰的命运,民营造船企业在市场洗牌中出局。
      4、结构性和周期性产能过剩在我省船舶工业也同样存在,目前有50%的造船产能在闲置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特别民营船企在困境中挣扎。
      5、由于民营船企融资难,造成大量订单流失。在当前船舶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新船订单预付款一般在20%左右,而80%的船价资金必须由船企垫资,目前金融部门对民营船企只收不贷,资本市场又不愿意介入造船业,许多民企由于融资难,而因资金授信问题,新船订单只好放弃。
      6、船企技术改造正遇经济疲软,造船量下降而放慢投入。上半年民营船企绝大部份停止技改投入,仅有福建立新船舶工程公司技改投入2000万元。马尾船政重工搬迁工程按原计划进展顺利。截至6月底,投入1.3亿元,目前一期工程已近尾声,现在正进入验收阶段,二期正在策划之中,已有1500员工入住,可用移动400多台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