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正在发生哪些改变?
2020-7-23 8:07:10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的融合。
2017年11月,我国发布了工业互联网的顶层设计——《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今年,工业互联网被列入“新基建”,成为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抓手。
不过,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张工业互联网面孔。很多人关心,工业互联网到底长的什么样?它如何让制造业“旧貌变新颜”?连日来,麻辣财经记者采访了河北、广东、宁夏、上海等地的制造企业、服务平台和行业专家,试图描绘出一幅工业互联网的图景。
智能生产、远程运维、个性化定制,是当前工业互联网的主要落地方式
坐在办公室,张显桂点击显示板,生产进度、交货时间一目了然。两年前,这位河北安迪模具的总经理,靠一部电话与车间、客户反复沟通,经常半天顾不上喝一口水。
玻璃模具批量小、种类多,如何高效排产、精准交货让张显桂很头疼。变化源于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智能云科的合作,一套智能化系统将设备、物料和人连接到“云”上,这朵“云”重塑了生产流程。
以往报价,靠经验,现在根据平台采集的历史数据,加工费、图纸测算、管理成本等环节价目精细测算,非常清晰;过去,生产依赖工人,进度难把控,而今系统科学测算每道工序时间,排产时间从平均4个小时压缩到半小时。
效率高了,成本降了。张显桂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工厂每年省下30多万管理成本,产能效率更提升了近30%。工厂2019年产值约9000万元,没买太多新设备,产能就增加了近3000万。头一年,收益就超出了前期投入。
在宁夏,借助互联网平台,宁夏力成电气公司正在开拓设备智能健康服务。该公司生产电力配网开关设备,设备好装维护难,设备出故障、零部件损坏后,工程人员才去维修、调试。既不清楚为什么出问题,也不知道哪个零部件有风险,维护凭经验,很被动。
西部地区配电站分布散而广,维护人力成本很高,有些设备使用粗糙,寿命打折扣。能不能实时监测设备异常,预测故障?2019年底,与树根互联合作,宁夏力成上线了远程运维系统,革新了运维服务方式。
分析采集的设备数据,与模型比照,哪个零部件有风险,系统自动预警,有故障还可以远程诊断。主动维护设备,省去了电气值班人员,客户人力成本大大降低。除了为500多个用户提供增值服务,宁夏力成首席信息官徐志没料到,分析获取的数据,还能根据南北方使用环境的要求,有针对性地优化产品。
回到东部。小家电是浙江余姚市的支柱产业,这里有大大小小相关企业上万家,是我国三大家电产业基地之一。
今年5月,宁波联通、云镝智慧联合打造的余姚智能家电云平台上线。生产、配套、服务企业聚集在平台上,共享供需、产能、人才等信息,围绕客户订单,实现了采、销、供产等协同。云镝智慧总经理张剑云说,传统制造模式要求企业有完整的制造能力,规模化生产与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往往无法兼容。今后柔性化生产,让这些变成可能。
安迪模具的生产智能化,宁夏力成的高价值设备远程运维,以及余姚小家电行业力图打造的个性化生产,是当前工业互联网的主要落地方式。
如果把工业互联网比作大象,那么现在摸到的只是大象耳朵
“工业互联网不仅仅是一项技术、一种基础设施,还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业务模式。”中国信通院副院长、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余晓晖说。
工业互联网前景美好,然而落地并不容易。
一位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经理,曾参加业内一个重要展会。主会场近2000个位子都坐满了人,一直到下午要散场时,还有人站着听专家发言,并不时在笔记本上做记录。“可是,我在展台吆喝了大半天,前来洽谈的客户寥寥。”
听报告的“热”,谈生意的“冷”,都是工业互联网的真实的面孔。它们共同映照的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