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评估报告》发布 专家建议:……
2020-9-10 9:52:25
在近日举办的2020工业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评估报告》。《报告》显示,经过3年起步期发展,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加速推进,融合应用走深向实,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效应显著增强,2019年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同比增长47.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2018年的6.7%提升至9.9%。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疫情影响之下,工业互联网迎来风口,中小企业应如何抢抓机遇?
今年是东莞建成领先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基地的收官之年,工业互联网风口临近,众多中小企业应如何抢抓机遇?东莞日报特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广州分院副院长、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负责人王洪岭,东莞中睿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俊星,东莞市首席信息官协会秘书长张庆云发表看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广州分院副院长王洪岭:对待不同的行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政府、企业要推进打造不同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推动行业的标杆示范建设,从而带动工业互联网的整体发展。
东莞中睿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俊星:应打破各个厂商之间互联网平台的“藩篱”,集聚发展优势,实现平台互联,共同打造一个基于行业标准的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
东莞市首席信息官协会秘书长张庆云:持续宣传推广企业上云,同时树立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的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示范带动全行业包括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意识。
拓展应用场景,提高资源综合配置效率
记者: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推进,当前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渐入佳境。请分析一下,整体而言,当前工业互联网发展到怎样的阶段?碰到了哪些难点和痛点?未来的发力重点在哪里?
王洪岭:2017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至今已有三年,工业互联网对制造行业的渗透逐渐深入。从工业互联网产值规模以及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来说,工业互联网发展已进入“快车道”。
目前从整个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来看,其供给侧仍然存在问题。
一方面,虽然现在有不少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涌现,但是当中很大一部分没有从事制造行业的经验与基础,对具体行业的理解存在欠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行业需求;另一方面,工业企业、相关产业信息化水平差异较大,企业的结构不同,其需求也不一样,这对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业互联网未来的发力,需要分层次落实推动。行业首先要充分利用当下的先进技术,例如“5G+工业互联网”,深入解决基础设施的问题,包括企业内网、企业专网组建和生产车间网络建设等。在基础设施实现联网之后,工业互联网发展需要重视数据价值的挖掘,其对当下的生产,对将来的服务化延伸、产业链协同而言极具价值,蕴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实现潜能;而工业互联网平台则需要不断强化与行业对接,深入了解行业运行机理、行业数据模型,推动现实物理世界和虚拟数据世界的连接。
张庆云: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态势良好,当前工业互联网已从概念倡导阶段步入落地深耕阶段。2020年,工业互联网被列为新型基础设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赋能作用进一步呈现,但仍存在难点与痛点。
首先是与新兴技术交叉融合的问题,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落地制造业仍存在难点;其次是平台构建能力弱,难以发挥规模经济效应的问题,目前许多工业互联网平台各自为战,平台间功能重复,没有充分发挥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效应;最后是典型应用场景推广深度的问题,当下需要不断拓展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和挖掘应用深度,发挥产业链之间协同,提高资源综合配置效率。
结合场景需求与问题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