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核心技术人才缺口凸显
2020-10-30 10:07:16
新基建是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在疫情影响下,新基建既是扩大内需、增加供给的有效手段,更是谋取未来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举,对于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扩大内需、激活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作用。不过,新基建核心技术人才缺口的问题也开始显现。
预期年底人才缺口将达417万人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新基建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重点支持范畴。在此背景下,各地纷纷加大新基建布局。
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训练师、全媒体运营师等新职业。这些新职业或多或少都与新基建相关产业有关。与产业蓬勃发展相对应的是,许多新兴产业所面临的人才稀缺问题日益凸显。智联招聘日前发布的《2020年新基建产业人才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新基建核心技术人才缺口长期存在,年底将达417万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应届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也显示,分行业和职业来看,新职业、新基建人才缺口较大。
以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为例,根据人社部发布的相关报告测算,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目前存在较大缺口,国内供求比例为1:10,供需比例严重失衡。不断加强人才培养、补齐人才短板成为当务之急。
从具体职位看,2020年一季度,信息基础设施产业核心技术岗位中,缺口较大即CIER指数较高的职位以软件开发类为主,包括Java开发工程师、软件工程师、Android开发工程师、高级软件工程师、IOS开发工程师、WEB前端开发、嵌入式软件开发、互联网软件工程师、系统架构设计师等,多为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领域的通用技术人才。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王志良认为,如今人们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享受“随时”的快捷和“随地”的便利,更希望“随物”的自由。物联网的大力发展,为人才就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机遇和方向。因此,应该注重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制定激励措施,形成主要由市场配置人才资源、促进人才流动的机制,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满足产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根据赛迪顾问的整理资料,广东2020年度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计划中,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数为165项,占比34.1%,在全国所有省份中领先。江苏、上海等地先后推出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扩大信息消费和支持发展5G网络的政策意见、《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积极布局新基建,预期未来信息基础设施产业人才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推广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5G产业经济贡献》认为,预计2020—2025年,我国5G商用间接拉动的经济总产出约24.8万亿元。而其他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板块,每一个都包含着庞大的产业链,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尽快补齐新人才缺口,相关部门一直在努力。3月初,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并将人工智能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支持范围。
此外,人社部近日组织实施的人才服务专项行动明确提出,要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领域,研究开发专业技术类新职业标准,依托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开展新职业专业技术人才研修培训,充分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加强“高精尖缺”、交叉技能型人才培养,以“新人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