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装备协会:“走出去”对接高端合作资源
2015-7-23 11:40:03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工业实力的综合反映。7月6日-7日,为提升行业装备制造水平,福建省泉州市装备制造业协会组团赴三明沙县参观了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分院及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沙园参观考察,中国工业报记者随团参加了此次交流活动。
一个20人的考察团,从泉州驱车至三明沙县,260公里的高速距离,总行程大约4小时,跨越闽西山水,只为寻求对接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及公共服务平台资源。
“高大上”的技术参观之行
泉州装备协会考察团第一站到访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分院位于三明高新技术开发区金沙园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分院常务副院长姜超亲自带队介绍相关技术项目及科研成果。
海西分院是首家中央科研企业在闽设立的分支机构,是机械总院、福建省和三明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重要成果,该院下设专业技术应用研究所、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装备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先进装备制造技术产业孵化器,旨在立足福建、面向海西、辐射华南,不断引领行业技术进步,促进企业转型和产业持续稳健发展。
在姜超副院长的引导下,泉州装备协会一行人现场参观了数字化无模铸造精密成形机、水玻璃铸造废弃砂生产线、3D打印设备、精密锻造等新技术和项目,新技术的升级和变革令现场的企业家感到欣喜和兴奋。
以数字化无模铸造精密成形机为例,姜超介绍,这是一种全新的基于三维CAD模型驱动的柔性化、数字化、精密化、绿色化快速制造方法,通过机器直接切削砂体得到铸造用砂型,省去了模具制造环节,从而大大缩短工艺流程,同时还提高了铸件制造工艺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据悉,以前使用传统工艺,要得到某柴油机缸体砂模,需要3到5套木质或金属模具,至少耗费20万元以上,耗时30至90天;而用无模铸造成型技术则无需模具,加工时间不到100小时,直接成本仅为1万多元,加工费用降低到1/10左右,开发时间缩短50%-80%,成本降低30%-50%。
姜超告诉记者,数字化无模铸造精密成形技术及装备是计算机、自动控制、新材料、铸造等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不需要模具,是铸造行业的革命。该技术成果已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等9项奖励,系列化装备或2项国家重点新产品及中关村十大创新成果,已服务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汽车等80多家重点企业400余种零部件开发制造,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除了无模铸造,水玻璃铸造废弃砂再生产技术也令随团参观的企业看到了资源再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中机铸材科技(福建)有限公司是海西分院的合资子公司,是一家以水玻璃铸造废弃砂为原料生产再生硅砂、烙铁矿砂、硅酸钠、铁粉、硅砂微粉等产品的专业化资源综合利用型企业。
公司研发的国内首条水玻璃铸造废弃砂再生中试验线已累计生产再生硅砂16万吨,实现了水玻璃铸造废弃砂的多次再生循环利用,该技术具有再生率高、经济、环保、污水零排放等特点,经与多家铸造企业合作试用,用户反映良好,再生砂铸造性能明显优于新砂,价格比采购新砂明显降低。目前年处理38万吨水玻璃铸造废弃砂的示范项目已经在福建三明开始建设,四川、河南厂区的选址工业也已经开展。
泉州装备协会副会长单位——泉州恒通机械配件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元恭告诉记者,一吨铸钢件要消耗一吨砂,铸造砂处理和回收是对铸造企业来说是一个难题,公司曾经投入几百万元的设备用于废弃砂处理,但都没有成功。现在,水玻璃铸造废弃砂项目在三明取得了成功,如果从泉州把废弃砂运到三明处理的成本可低于买一吨新砂的成本,对泉州很多铸造企业来说将是一个福音。
“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