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接交流会及铁西智能制造伙伴对话(人工智能专场)在沈阳召开
2021-7-14 15:58:03
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7月13日下午,由辽宁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接交流会及铁西智能制造伙伴对话(人工智能专场)在沈阳召开。省内制造业企业、服务提供商代表,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自动化所等高校及科研院所,近300人参加此次活动。
对接交流会前,组织安排了制造业企业与服务提供商的撮合对接活动,旨在形成更多应用场景和数字化转型项目。会议期间,东北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科学中心主任唐立新做了“工业智能与系统优化”的主题报告。华为、百度、深兰科技、腾讯、大连理工大学等企业、高校专家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制造业企业智能升级等推广了典型案例、分享了成功经验。
会议强调,要积极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要着力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加快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转化应用,支持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应用。要着力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推进系统集成应用,推广新型制造模式,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要着力发展智能企业,聚焦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支持企业在业务各个环节应用人工智能新技术,实现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数据可视化、生产过程透明化、生产现场无人化。要着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围绕人工智能产业链和创新链,集聚高端企业和人才,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和新型创新平台,推进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要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强化政策保障,采用揭榜挂帅、项目补助等方式,支持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应用。
当晚,还举办了铁西智能制造伙伴对话(人工智能专场)。活动聚焦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更好的搭建制造业企业与服务供应商对接平台,为加快人工智能赋能企业发展、开创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局面贡献智慧。
辽宁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110亿元
辽宁省先后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方案等文件,坚持人工智能研发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三位一体”推进,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各个领域应用和产业升级。根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辽宁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综合排名全国第8位;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排名全国第13位。据初步统计,全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110亿元,在部分领域具有一定比较优势。
一是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辽宁省建立了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软件架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重点科技创新平台。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拥有人工智能相关专利751项,居全国非大学科研机构第8位,在智能机器人应用基础研究、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无线传感与通信技术等领域,在国内外形成技术领先优势。大连理工、东北大学、沈阳新松在高级机器学习、混合增强智能、群体智能领域国内领先,大连理工取得了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等13项研究成果。东软睿驰、沈阳自动化所在智能芯片领域国内知名。
二是培育了一批重点企业和产品。在机器人领域,汇集了沈阳新松、通用机器人等一批企业,研发了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等主导产品,沈阳新松移动机器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在无人机领域,拥有无距科技、辽宁壮龙等骨干企业,重点研发了无人机飞控系统、矢量多旋翼无人机等产品,沈阳无距科技单旋翼植保无人机飞控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拥有东软睿驰、大连鼎视等重点企业,在车载即时通信应用系统、车载智能终端等领域科技成果产业化优势明显,东软睿驰自动驾驶产品国内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