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全面开放令中国汽车立于世界之巅(一)

日期:2008-09-02  来源:中国工业报  作者:赵英  点击:
 ———汽车行业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前瞻
  
计划经济体制内逐步改革与开放(1978~1990年)
  中国汽车工业改革开放,与全国工业改革开放步伐基本一致,许多地方还很超前。1978年到1990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在计划经济体制内逐步推进改革开放的阶段。这一阶段改革开放有3个特点:汽车工业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政府以经济方法管理产业的试点走在全国前列;对外开放以政府控制下的技术引进为主,也走在全国前列;企业制度与机制的改革逐步加速。
  ———汽车工业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后,1982年成立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时明确了7项改革任务: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企业结构;改革组织生产方式;改革不利于产品发展的制度;改革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改革汽车产品结构;改革交通运输结构。今天看来,这些改革任务正确地勾勒出了汽车工业改革开放的大方向,指出了我国工业、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富有远见的决定。
  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成立后,根据专业化分工,对全国汽车工业进行重组,组成了7个联营公司。在全行业范围内,形成了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在当时条件下,大大提高了产业整体经营效率。1983年,全公司13个直属企业实现利润比1982年增长了24.6%,达到中国汽车工业诞生后的最好水平。汽车产量有了较快增长。
  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化,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既是大企业又是政府管理部门,一身二任的矛盾,成为改革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作为一个政府管理机构,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管理方式仍然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根据中央领导指示,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对一汽、二汽两大集团大幅放权,使之在国家计划中单独立户。1987年,国家确定东风、解放和重型3个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试点,进一步实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向集团化发展。同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肩负着政府授权行业管理、企业实体和中介民间社团的3个职能,是首次把政府管理机构变为行业协会的试点。
  ———计划控制下的对外开放。
  中国汽车工业对外开放,在工业领域是走在前列的。198410月成立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和19851月成立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是工业领域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合资企业。这两家合资公司的组建,是汽车工业对外开放的新起点;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了先进制造技术、先进生产管理方式、现代汽车工业发展理念;为汽车工业全面开放培养了人才;为后来合资企业的建立,积累了经验;为中国汽车工业全面与国际汽车工业接轨摸索了经验;解决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汽车工业发展最困难的资金问题。
  这一阶段技术引进是在政府控制下,有计划地进行的。在技贸结合政策的指导下,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统一对外谈判,共引进技术170余项。其中,引进整车制造技术有斯太尔重型系列车型、依维柯轻型系列车型、德国桑塔纳、法国雪铁龙等总计21项。引进的关键汽车零部件技术有美国康明斯NB系列发动机、德国的ZF变速箱等共88项。引进技术基本涵盖了汽车工业主要领域。这是20世纪50年代全面引进前苏联汽车技术之后,又一次全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我国汽车工业在全面开放环境中自主发展,奠定了基础。
  ———汽车工业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轿车发展受到了重视。
  19859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根据加快交通运输建设的要求,要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争取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同时发展机车、船舶、飞机制造业
  19878月,国务院北戴河会议明确建设一汽、二汽、上海3个轿车生产点。19893月,国务院发布《产业政策要点》,把已批准的轿车项目列为国家重点支持项目。
  
逐步完成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1990~2000年)
  ———彻底实现政企分开。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汽车工业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政府行业管理职能集中于机械工业部。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成为企业,不再承担政府职能,最终因经营不善而解散。
  20世纪90年代初,政府基本上退出了汽车企业的一般经营管理领域,在投资领域企业也有了较大自主权。但是,政府仍对企业项目选择、对外开放保留了较多的干预权力。机械工业部撤消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政府支持下从事行业的协调、组织工作,行业中介组织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
  19947月,《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颁布实施,这是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一部行业法规,也是中国工业领域政府出台的第一部行业法规。
  ———轿车工业成为发展的重点。
  20世纪90年代,轿车发展逐步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重点,政府在投资、规划、技术引进等方面予以了重点关注。在此期间,政府加大了对主要汽车企业轿车项目的投入,使汽车工业生产能力和主要汽车企业的规模以较快速度扩大,为加入WTO后的加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为加入WTO做好准备。
  加入WTO,使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中国汽车工业对加入WTO后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若干对策,对中国汽车工业各个领域的国际竞争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对原有政策法规进行了调整,产业准入有所放松,例如,逐步开放了生产轿车的准入限制。
  全面对外开放(2000年至今)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全面开放环境中。这一时期,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有如下特点:
  ———在开放环境中竞争。
  根据我国加入WTO的协议,到2006年,进口轿车和客车的关税降到25%,货车关税降到20%~30%。中国汽车工业在政府保护逐步降低的状态下应对外部竞争。竞争的结果是,中国汽车工业产量、销售量已经居于世界第三、第二位;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国际竞争力有了较大提高。
  ———政府管理规制与国际规则接轨。
  随着中国政府陆续落实加入WTO的有关承诺,政府对汽车工业的管理规制大幅度放松。随着政府专业工业管理部门的撤消,政府对汽车工业的管理更趋于宏观,政府管理规制与国际规则进一步接轨。对照WTO的规则,政府管理部门对《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进行了修订,大大拓展了企业自主权。
  ———企业所有制结构发生极大改变。
  中国汽车工业历来是国有企业集中的产业。进入21世纪后,汽车工业企业所有制结构已经实现了产权多元化,主要整车生产企业全部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即便是几个大的国有控股企业,也通过上市、合资,实现了产权多元化。汽车零部件企业很多实现了私有化。
  ———外国汽车企业全面进入中国汽车工业。
  首先,排名世界汽车工业前15名的国际轿车生产商已经全部进入中国汽车市场,全球最大的5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绝大多数在中国投资设厂。
  其次,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已经开始了从生产、销售到开发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2006年外国企业加速进入销售服务、汽车金融、咨询等领域,越来越多的海外金融资本通过国内资本市场进入中国汽车企业。
  再其次,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持续提高,中国汽车生产企业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重要环节。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在整车生产、零部件生产等方面开始提升自己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从简单的组装厂向某些产品的制造基地、某些零部件的重要供应者转变。
  最后,中国成本低廉的技术人力资本日益得到重视。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主要着眼于利用中国生产线上的低廉劳动力;21世纪初,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汽车研发中心越来越多。这些研发中心承担的不仅仅是本土化工作,跨国公司把母公司的技术开发项目也拿到中国来做。
  
作者介绍:赵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研究领域:国家安全战略、产业经济。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203445.39 s, 1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