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作为福建省三大船舶修造基地之一,近年来依托深厚的电机电器产业积淀,以及毗邻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的独特区位优势,积极抢抓国家电动船舶试点政策机遇,大力推动船舶企业向“绿色智造”转型。成效显著:2025年一季度,福安船舶产业产值达4.75亿元,同比大增41.8%;完工交船12艘,新开工22艘;手持订单量高达158艘。其中,**新能源船舶订单达29艘,出口“一带一路”国家的海工装备达44艘,电动化转型步伐坚实。更值得关注的是,全国首艘纯电海上旅游客船“屿见77”、全国首艘全通透观光海上旅游电船“鹭江会客厅”等一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福建首制”新能源船舶相继在福安诞生。
骨干企业引领,集群效应凸显。福建船政重工旗下的福宁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是福安新能源船舶产业的龙头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福建省船舶集团重要的电动船舶研制总装基地。2024年,该公司交付电动船舶7艘、常规动力船6艘,实现工业总产值2.06亿元,营收1.9亿元。福安汇聚了23家船舶修造及相关企业,并形成了涵盖研发、设计、核心配套的全链条优势。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宁德时代、宁德鲲鹏科技等重量级合作伙伴,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目前,福宁船舶重工、福建白马船厂、宁德东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宁德市建港海洋装备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已深度参与新能源电动船舶的建造与检测。随着市场扩大,预计将有更多福安船企加入新能源阵营。
订单饱满,前景广阔。 据业界反馈,福安船舶企业订单已排至2026年底,部分甚至延续至2027年。除传统船舶外,新能源船舶订单占比持续攀升,多个新项目正处于审图或洽谈阶段。面对旺盛需求,众多船企经营者正积极谋划扩大生产线,以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
政策强力赋能,生态持续优化。福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电动船舶产业发展,成立工作专班,并先后出台《“电动福安”船舶发展规划》、《福安市推动电动船舶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从船舶建造、市场开拓、航行作业、能源补给、回收利用五大环节系统发力,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示范先行,基础设施加速布局。2023年,福安市政府在下白石镇启动新能源船舶替代示范工程,由国企投资建造15艘新能源渔业辅助船,采用免费试用模式推动产业升级,目前已在宁海村初见成效。同时,福安正加快沿海乡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已设置多个免费试运行的直流充电桩,方便渔民作业时快速充电。下一步,计划在赛江流域8个沿江沿海乡镇增设153个直流充电桩,并在3个沿海乡镇建设4个集新能源船舶智慧能源补给、海上文旅、休闲渔业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设施,为新能源船舶的推广应用铺就“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