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汽车产业正迈入调整升级新阶段

日期:2008-09-08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薇薇  点击:

 2007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888万辆和879万辆时,人们曾对2008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突破千万辆踌躇满志。但是2008年一系列影响因素的出现,以及由此带来的自4月份以来销量的下滑,使得人们对国内车市未来的判断变得不确定。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车市仍然处于增长的趋势中,只不过增速有所放缓。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今年17月,汽车产销593.21万辆和584.9万辆,同比增长16%和16.66%。其中乘用车产销419.69万辆和409.93万辆,同比增长15.71%和15.79%;商用车产销173.52万辆和174.97万辆,同比增长16.69%和18.76%。

  828日,在北京亚运村车市举办的后奥运车市趋势论坛上,来自汽车厂商和经销商的代表虽然对于车市未来走向表示谨慎,但是绝大多数代表都表示仍对今年的国内车市形势充满信心。他们都认为车市保持增长的基本面不会改变,2008年我国汽车市场仍将处在增长周期中,只是增幅可能会有一些浮动。毕竟国内人均车辆保有量还很有限,而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购车已经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使得巨大的购车需求依然存在。同时前几年购车的消费群体目前也都进入了换车期,这些需求都会推动新一轮汽车销量增长。北亚车市总经理苏晖也认为,经历了一系列挑战和洗礼的汽车市场,即将迎来新的阶段。2008年将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历史性的一年,也是汽车行业机遇与挑战非常明显的一年。

  92日,比亚迪推出旗下首款小车F0,引起一片惊叹声。而比亚迪的行动几乎成为下半年车市许多汽车企业的一个共同行为。2008年的最后4个月中,车市将迎来继今年初之后的又一次新车上市热潮。据统计,下半年将有近40款新车上市。

  欧系和美系品牌即将发布5款车型,主要集中在A级车和A0级车,其中长安福特的新嘉年华、上海大众斯柯达的法比亚、一汽大众的新宝来、新一汽马自达6、东风雪铁龙世嘉等都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日韩品牌推出的新车则多为老款车型的改款、增配形式。

  包括比亚迪在内的自主品牌在下半年也将推出多款新车,如奇瑞A3、骏捷旅行版、力帆汽车的620车型、长安汽车的长安V101轿车、长城炫丽、东南汽车将推出V3菱悦以及一款Cross风格车型等等。

  同时,在进口车方面,两款大型SUV别克昂克雷和起亚霸锐年末会进口到中国,英菲尼迪和讴歌将会引入两款新的产品到中国,三菱年底将会引入日本原装Lancer和三菱明星级跑车第十代EVO

  虽然汽车业界对国内车市的未来仍充满信心,但是今年以来石油价格上涨对汽车市场带来的影响,促使汽车业界人士开始思索未来的发展方向,促使汽车企业重新面对产业升级调整的问题。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分析表示,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大,中国经济必然要受到国际经济变化的影响。同时统计数据显示,石油市场对于原油的需求过去5年平均每年增长1.5%左右,可是石油的生产能力在过去5年平均每年才增长0.7%,原油价格会大幅上升,石油紧缺成为结构性问题,世界进入高油价时代。他提出,中国汽车工业必须尽快转型,向低能耗、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降低对石油的依赖,从某种程度上,这事关国家能源战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晓明认为,高油价很可能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局面,中国汽车必须拿出应对策略,提高生产效率、发展新能源技术。

  9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调整后的汽车消费税,正是从政策层面抑大扬小,促进汽车消费朝着节能环保的方向进行结构性调整。从今年国内外汽车品牌推出的新车型中,也可以看出汽车企业已经在朝着节能型小型化的方向推进,马自达2、新乐骋、新威驰、雅力士、新飞度,还有年内将投放的嘉年华等。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8年上半年,在国内轿车销售主要品种中,1L—1.6L排量市场占有率达到55.92%,同比提高了3个百分点;而排量小于或等于1升系列的降幅较上年明显减缓,上半年累计销售12.91万辆,低迷态势有所缓解。同时,新能源车的推进也在稳步进行。上海通用新推出的混合动力版君越,售价只比普通款高出2万元;年底东风本田也将推出思域混合动力版;大众借奥运会平台发布了多款环保车型;自主品牌也在新能源车上投入大量精力。

  面对国际经济形势和能源紧缺的现状,汽车企业已经感受到了切肤之痛,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国内汽车市场就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文/本报记者 王薇薇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196634.734 s, 1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