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峥嵘岁月30年—— 一汽改革发展纪实

日期:2008-09-22  来源:机经网    点击:

 汽车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进而改变一个民族的宏观气质。当改革的春风在祖国大地上乍起,具有“学习、创新、抗争、自强”精神的一汽人,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重重藩蓠,把一个机制陈旧的老国有企业发展成为具有现代竞争机制的企业集团。
    在这个过程中,一汽甩掉老解放三十年一贯制的落后帽子,圆了大批量生产国产轿车梦想。一汽人的汽车梦,最激动人心的是通过汽车的快速发展而实现自己的强国梦;最梦寐以求的是尽快形成具有自主开发能力和可自主组合资源的强大汽车工业体系;最让人神往的是让中国的每个家庭都拥有自己的汽车。一汽在圆梦的征程中,创造了企业“欲寻陈迹都迷”的发展新阶段。
    2008年1月21日,一汽举行了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挂牌仪式,她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汽车零部件的‘航母’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至此,一汽也完成了迄今为止覆盖业务最广、涉及人员最多的一次改制。企业和员工在迎来这一难忘的日子的同时,也抒写了与旧体制抗争历程中让人为之动容的一幕。
    2008年,一汽从新巅峰上起步。2007年一汽全年销车143.6万辆,销售收入1878亿元,利润117亿元业绩。 2008年上半年销售各类汽车87万辆,销售收入达到110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5%、19%。利润总额增势强劲,增长率超过三位数,为161.16%,创造了企业有史以来生产经营的新辉煌。
    当我们站在今天的时间节点上,环顾一汽的发展轨迹时,我们深深地体会着这个老国企在经历市场竞争的惊涛骇浪,体验着企业转型的阵痛中,实现着把企业不断地做大做强的信念和追求,它向世人展示了这位共和国的长子所具有的自强不息的魂魄。
    跨越30年
    一汽诞生于共和国百废待兴的创业年代,曾以制造出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实现我国汽车工业零的突破,而载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册。
    1958年,一汽研制开发了国产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同年,中国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下线;第一辆越野车研制成功……在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上,一汽以诸多“第一”为年轻的共和国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作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元老企业,一汽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国有的独资企业。在计划经济年代,企业的利润全部上缴国家,所需的资金由国家统一分配。在其20多年成长时期,因没有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导致产品落后、企业老化,当它步入而立之年时,“老解放三十年一贯制”的帽子已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其实,一汽在解放卡车投产不久就着手自己的产品换型,从1957年起他们先后研制了70余种车型和30余种机型12套换型方案,由于没有自主权,一款产品也没有进入生产准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一汽这样五十年代的老国企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面临着世界汽车工业新技术的挑战,面对“三十年一贯制”的老解放,一汽领导班子重新审视自我,于1980年5月做出改变命运的决定:增产增收,自筹资金,换型改造。1981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了一汽的换型方案。
    经过近三年的精心筹备,1983年7月15日,在纪念中国汽车工业诞辰30周年的日子里,一汽人以“愚公移山、背水一战、万无一失、务求必胜”的誓言,打响了“换型改造”的攻坚战。
    他们用三年的时间,用自筹的4.4亿元资金,完成了国外专家断言要22亿元才能换型的改造工程。1986年7月15日解放CA141新车开始批量试生产,同年9月29日最后一辆第1281502号“老解放”驶下总装线,生产30年之久的老产品终于“退役”。1987年1月1日,具有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二代解放牌汽车CA141诞生。一汽人用自己换型改造的成功实践,走出了一条“自主开发,自筹资金,自主建设,不停产改造”的路子,使产品的技术水平一步跨越30年,产量由6万辆提高到8.5万辆,闯出了一条老企业改造和产品发展的新路。
    时任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总经理的陈祖涛在向姚依林副总理汇报时说:“一汽换型难度举世无双,成功了应该奖给他们一个一吨重的大奖章。”如今,这个大奖章已经镶嵌在刻有李鹏同志为一汽换型改造成功题词的纪念碑上。
    辉煌的第三次创业
   “缺重少轻,轿车几乎空白”这是80年代末期我国汽车工业产品结构的现实,她严重地困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汽在完成工厂改造、产品换代之后,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以上轿车、轻型车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创业。
    在发展轿车方面,一汽确定的发展战略是:从中高级起步,向下发展。以老厂为依托,轻轿结合,分期实施,先建年产3万辆的先导厂,挡住进口,进而瞄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建成符合经济纲领的大规模轿车基地。
    本着边建设、边组装、边国产化原则,1989年3万辆奥迪先导工程起步。1990年4月,第一辆乳白色的奥迪轿车带着一汽人发展我国轿车事业的雄心驶下了装配线,向世人展示了中国轿车工业崛起的身姿。到1996年国产化率已达到90%。载止1997年底,累计生产12.3万辆,上交国家各种税费100多亿元。轿车的先导工程,不仅基本满足了当时国内公务用车的需求,挡住了进口,而且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收入。
    1991年2月8日,一汽——大众公司成立。这个总投资111.3亿元,年产15万辆的普及型轿车项目,按照“边建设、边生产、边国产化”的建厂方针,描绘出一汽轿车发展史上的最耀眼的篇章。5年后,形成了年产15万辆轿车,27万台发动机和18万台传动器的生产能力,国产化率达到90%。一汽—大众公司的成立和发展,使我国的轿车生产进入了规模发展的新时期。
    一汽发展轿车走的是两条路,一边合资、合作发展轿车,一边走自主开发、联合开发路子。在消化、吸收奥迪轿车整车技术和克莱斯勒发动机技术基础上,1996年研制出“小红旗”轿车,成为中国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的国产轿车。到2001年,“红旗”轿车已形成高、中、低档三大系列50多个品种。并以44.06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中国轿车制造业第一大品牌宝座。
    为扭转我国汽车工业“缺重少轻”的落后局面,90年代初一汽确立了“以中型车为基础,向轻、重两头发展”的战略转移。
    在换型改造之初,建设一个年产6万辆轻型车的设想已经在一汽的运筹之中了。当时,这个设想被列入我国轻型车四大基地建设蓝图,纳入国家的“七五”规划。1986年一汽按照国家的要求以投资分利、有偿兼并的方式与吉林、长春等四家企业在中国的东北部建立了6万辆轻型车生产基地。1993年一汽又兼并哈尔滨轻型车厂。随后,他们自主开发了一系列轻型车产品,并在短短几年就使生产能力由规划的6万辆提高到15万辆,为扭转国家“缺重少轻”的产品格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发展轻型车的同时,一汽依托长期积累的中型卡车的优势,打响了解放卡车柴油化、平头化、重型化战役。使重型卡车成为解放品牌扩张的主力,短短几年,销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推动着一汽改革开放的步伐。一汽人不畏艰难,挑战自我,围绕着企业结构、资本结构、组织结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第三次创业中形成了四个转变。首先在产品结构上实现了由单一卡车向“中、重、轻、轿、微、客”并举,特别是向生产轿车的转变。形成了三大基地,即:具有12万辆生产能力的中重型卡车基地;具有15万辆生产能力的轻型车基地和具有18万辆生产能力的轿车基地。第二个转变是企业结构实现了由单一工厂体制向公司化体制的转变。走出了一条自筹资金,盘活存量,内涵扩大经济规模的路子。第三个转变是市场结构实现了由单一的国内市场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转变。第四个转变则是资本结构实现了由单一资本结构向多元化资本结构的转变。四大转变,使企业初步构架起直面市场的经营运行机制。
    一汽以第三次创业的辉煌业绩,不仅为我国摆脱了“缺重少轻,轿车几乎空白”的畸型汽车产品结构做出了贡献,同时为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实现与国际接轨,快速步入轿车时代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建设“三化”新一汽
    当人类走进21世纪,我国的汽车业以风驰电掣般地速度迎接着经济全球化。一汽人载着与时俱进的新观念和“羚羊”般地奔跑速度,踏上了建设“规模百万化、管理数字化、经营国际化”新一汽的征程。
   “三化”战略的实施,不断催生着一汽人观念更新,企业的变革。
    几年来,一汽通过有步骤的改革,实现了在经营理念、运行机制、管理模式、企业体制、发展思路、观念文化、党的建设和社会职能等八个方面的转变,使步入新世纪后的一汽创造了企业飞速发展的奇迹。
    2004年销量突破100万辆,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第一个百万辆级的企业,树起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同年,一汽以销售轿车620886辆的成绩登上了我国轿车销售的榜首。2004、2005、2006一汽连续三年进入世界500强,2005、2006年位居中国机械工业500强第一名。2007年销售突破140万辆、销售收入1876亿,列“世界最大500家公司”第303位;“中国机械500强”第1位;“世界机械500强”第49位。
    为了形成支撑自己持续稳健发展的主模型和体系能力,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一汽实施了集中投资一个中心;发展采购、营销两大网络;提升总装、焊装、涂装三大工艺和专注发动机、桥、变速箱三大总成为内容的“1233”战略,使三大总成的研发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强化研发基础积累,在吸收世界汽车先进技术的同时,大力培育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了“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准备一代”的产品研发格局;形成了以长春为中心,天津、无锡、青岛互为补充的研发网络,搭建了产品技术、开发技术、基础技术和制造技术并重的科技架构,使一汽产品开发具有了体系化的支撑能力。
    主动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快速融入全球经济的产业链,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大趋势。2002年,一汽一连串的几个大动作,引起了国内汽车界的瞩目。先是重组天津,后是牵手丰田,进而投资“川旅”、导入马自达,迅速使一汽的产品链扩展到解放、红旗、夏利和大众、奥迪、丰田、马自达七大系列,演绎了资源整合、品牌扩张的精彩篇章。完成了巩固东北、直面海洋、挺进中原、开发西部、突破经济山海关的地域转型,沿着中国经济相对活跃的13个省、市、自治区的19个城市,建立起31个生产基地,形成东、西联动,南、北贯连的生产力格局。近年来,一汽对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2007年相继与俄罗斯、墨西哥签订了生产“解放”牌商用车、经济型轿车合资合作协议。2007年11月22日,一汽在墨西哥生产经济型轿车基地奠基,这是我国汽车企业首次在海外规模建厂,也是一汽参与国际竞争已向深度化发展的标志。
    2003年7月15日,一汽在纪念建厂50周年这一天举行了解放卡车基地、一汽轿车基地和一汽-大众轿车二厂三个新基地的奠基,它同当时正在建设中的天津一汽丰田轿车基地一起被称之为支撑一汽未来“规模百万化”的四大整车生产新基地。2005年底,四大整车新基地全面建成,一汽人以神奇般的速度创造着企业建设史上的奇迹。进入2007年一汽的四大整车新基地已经进入产出期,开始逐步释放着它们的能量。具有当代国际同类重卡水平的解放J6、和谐示范车威志、安全典范奔腾、红旗HQ3、速腾、迈腾等车型纷纷从这些具备世界制造工艺水平的生产阵地驶出。据统计,一汽四大基地开工以来,累计产出各类汽车超过120万辆,极大地适应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汽车市场持续高增长的需求。
    到目前,一汽拥有两个中重型卡车生产基地,三个轿车生产基地,六个轻微型车生产基地,生产能力达到180万辆,资产总额1098.5亿元。
    自1979年至今,一汽已累计向国家提供各类汽车1100多万辆。这个数字凝聚着一汽人为发展中国汽车工业不休奋争的足迹。如今正在建设“自主一汽、实力一汽、和谐一汽”的一汽人,把自己的目标锁定在争做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这是一汽追赶世界的新起点,也是他们前行的一面旗帜。它引领着一汽人打造企业更辉煌、更灿烂的未来。(来源:一汽)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196126.375 s, 2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