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信用也是企业的核心成本

日期:2008-10-16  来源:机经网    点击:
假如给三鹿原董事长田文华一次后悔机会,他会意识到毁誉是万恶之首,信用也是企业的核心成本,要不惜一切代价建造信用体系。三鹿一夜之间轰然倒下也告诉我们,信用是企业核心成本的时代来了。 
  信用、信誉、商誉和诚信,虽有不同的表达及运用范围,但共同的内涵就是诚实守信。从广义经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信用是一种资源,在市场经济中实行无形资产优化配置,在配置中完成优胜劣汰。 
  信用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资源,在市场中以“无形手”的形式展开竞争。如果说市场上每年有2000万台彩电在销售中竞争,实际上也有2000万台的信用量隐藏在其中参与竞争。信用看不见摸不着,是以无形资产资源出现,而且包含在品牌中。同时,信用在物质过剩及同质化突出时才凸现出来,而在产品供不应求时几乎不发挥作用。 
  我国的市场竞争已初步进入过剩及同质化竞争时代,已从物质、产品及制造的竞争转向文化、品牌及技术等方面的竞争,即从以有形资产竞争为主转向以无形资产竞争为主。在这种转变中,品牌、专利及信用等无形资产竞争就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核心成本。 
  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指出:“在依据收益力的资本价值中,资本价值的核心不是工厂成本,而是公司的商誉。”三鹿是2007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名列全国第三的知名企业,其奶粉销售量居全国第一。企业缺少设备及技术可以马上购买,而信用一旦毁坏,几年或十几年都难以恢复,因为信用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成本。三鹿奶粉事件充分说明,谁毁坏信用,信用就会报复谁,信用就会“审判”谁。 
  信用既然是一种无形资产又是核心成本,企业家就必须按照核心成本来重视和经营它。许多企业之所以难以做到把信用当做核心成本经营,主要还是存在侥幸心理。据报道,在牛奶中勾兑三聚氰胺已成为一种行业潜规则,但一些企业就是舍不得壮士断臂,根源就是侥幸。 
  “毒奶粉”事件的背后是信用缺失,信用缺失的背后又是道德沦丧。道德沦丧需要检查监督,但仅靠检查监督是去不了根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曾对一媒体表示,消费者要求政府加大监督是对的,但三聚氰胺毕竟是一种非食品的化工原料,它本来就不应列入检测标准。这件事的背后,暴露出的是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道德的种种不适症状。 
  市场经济需要一种相适应的道德,企业家更要有道德良心,为此温总理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谈及企业家“道德血液”。他提出,企业家身上应流淌道德的血液,企业家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让企业家的血管里流淌“道德血液”,有许许多多工作要做,但目前重要的一条是加强监管。而对于不讲良心的企业,市场经济及国家采用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死掉”。 
  从“水变奶”到企业家的“道德血液”表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急需要企业把信用当做核心成本来重视,以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道德规范。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245430.093 s, 1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