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经济向着全球化的方向推进,与此相关联的贸易保护也日渐增多,给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就如何促进外向型经济健康发展、有效规避不必要的出口阻碍等问题,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崔新健近日接受了中国工业报记者的采访。
《中国工业报》: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您最担心的贸易壁垒是什么?
崔新健:在我国对外贸易过程中,最重要或是对我国外向型企业影响最为严重的是国外政府为了保护本国利益所采取的有悖于WTO规则的措施。如近年对中国影响比较大的新贸易壁垒,往往着眼于商品数量和价格等商业利益以外的东西,更多地考虑商品对于人类健康、安全以及环境的影响,体现的是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
《中国工业报》: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来防范带有“恶意”的贸易阻挠?
崔新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如何鉴定“恶意”利用技术手段来设置壁垒很难。因为有些涉及到不同的民族文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很难鉴定其设置壁垒的合理性。
首先,我国应运用WTO的争端机制来解决问题。在涉及国家安全、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和健康及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各国可以制订本国的标准和规则,甚至可以实施超出国际标准的技术性措施。但是,如果出口目标国家违反非歧视原则,可根据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所确定的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原则提出抗辩、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其次,应确立出口市场多元化和以质为先的农产品与食品出口战略。为了降低我国出口企业的经营风险,防止因出口目标市场单一而遭受巨大的损失,我国出口企业应确立市场多元化的出口战略。我国农产品及食品出口企业长期奉行以价取胜的战略,而将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放在次要地位去考虑。但从企业长远利益来看,必须确立以质为先的出口战略。
最后是以技术为法宝。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质是一种技术差距,我国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农产品及食品的生产检测技术水平,从而缩短与主要目标市场的技术差距。
《中国工业报》:您在谈话中提到了贸易信息化的概念,那么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如何给外向型企业做好贸易的“天气预报”工作,企业又如何利用信息及时进行生产等方面的调整?
崔新健: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对即将颁布或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充分预报和预警分析的体系,全面帮扶企业及时掌握国际市场信息,跨越国外技术壁垒。企业可以通过国外技术贸易壁垒预报预警机制这个对话窗口,获取政府和技术机构的支持,并及时反馈服务效果、提出改进意见,从而建立起企业、政府、技术机构三方的技术贸易壁垒预报预警机制。
《中国工业报》:未来国际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如何?
崔新健:战后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得到了迅猛发展,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彼此相融构成了全球经济的有机统一体,世界经济出现了全球化趋势。
苏联的解体、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各国经济影响很大,因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是不可逆的。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各国所设置的贸易壁垒会随着各国之间共识的增加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提升得到有效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