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报道
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准备工作
工信部分片区调研装备工业发展情况
为全面了解装备制造业、汽车产业、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落实情况,进一步做好装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3月下旬至5月上旬,工信部装备工业司由司领导带队分赴东北华北片区、华东华南片区、西南片区、西北片区开展集中调研。期间,组织召开了4次分片区装备工业发展座谈会,与31个省(区、市)和6个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的装备工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调研了35家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
从调研情况看,各地方按照中央要求和部署,积极落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各项政策,采取措施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在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打造特色产业基地,抢占市场增长点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同时,目前各地方装备工业主管部门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集聚、完善配套体系、促进两化融合为主线,启动了本地区装备工业“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通过分片区调研,装备工业司与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加强了沟通和联系,全面了解了各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装备工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情况,听取了各地方关于“十二五”时期做强做大装备工业发展的思路、措施及建议,有利于各地方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十二五”时期装备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准确把握装备工业总体发展思路,认真做好“十二五”时期各项重点工作,更好地促进装备工业做强做大。 (龚兴)
记者手记
战略源于概念
本报记者司建楠
民生装备是一个比较新的词汇。民生装备制造业是为了保障与改善民生而提供装备的行业。要厘定民生装备的概念,似乎应该从民生谈起。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统一,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大方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着眼维护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此前,我们一直强调,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旨在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提供保障。而经济发展、国家强大的根本目的又是什么?是改善民生。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要改善民生,离不开民生装备行业的发展和壮大。民生装备是为人的生命与健康安全提供保障的装备,把民生装备作为装备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提出并不牵强。相对于核能装备等重大技术装备而言,民生装备与人的生命与健康密切相关,在以人为本的当下,发展民生装备的意义同样不可小觑。
在医疗设备、安全应急救灾设备等民生装备领域,高档设备目前几乎全部依靠进口。试想,如果这些与人的生命休戚相关的装备尚不能实现国产化,那么,还谈何安全?
过去,我们对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装备重视不够。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完全靠投资拉动。要转变这种方式,从完全靠投资拉动转变为既要靠投资拉动,还要靠民生需求来拉动,从单拉动转变为双拉动,就要大力发展民生装备。
在后危机时代,大力发展民生装备是装备制造业转变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虽然对大多数人来说,民生装备还是一个新概念,但将民生装备首次列入装备制造业发展五年规划(草拟),本身就是一种突破。“民生”概念的提出,更是凸显了其战略意义。
屈贤明告诉记者,此前,重大技术装备从概念的提出到上升为国家战略,也曾经历过若干年的“储备”阶段。同样,作为关系社会长治久安的民生装备的发展前景,我们依然有理由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