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前五个月走出了电流冲击曲线,由开始的高增长逐步平缓,不少企业怀着复杂的心情看待当前形势,既希望能较长久地保持增势,又难分析形势好转的根本原因,担心不会长久,最近在山东、河北、陕西、大连等地进行调研时,地方政府、协会、企业都有相近的感触。从已发布的数据看,形势好转并逐步稳定,但面临的形势依然多变,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机械工业要想彻底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还有一段路要走,还要过三关。
一是政策回调关,2010年装备工业和汽车工业两个调整和振兴规划进入第二年,部分政策进入调整期,有增有减、有扩有缩,但总的趋势是要减少,以使装备工业和汽车工业在正常的环境下逐步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这些政策调整幅度不大,但逐步显现其作用。进入5月份,汽车、农机、工程机械等行业的增长逐步平稳,部分行业的订单量减少开始平稳,中小排量轿车的需求开始正常,而商用车的需求开始上升,机床、零部件等行业开始有减缓的苗头。目前国家的有关政策还在调整,这些调整的目的,也是要求装备工业增强自身结构调整的内动力,促进经济转型,对于机械工业来讲这一过程越短越好,但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二是成本增加关。目前机械工业的上游都有涨价的趋势和压力,钢铁工业依赖国外的矿石,成本增加得惊人,机械工业用材也是大户,这一成本的增加很快会反映到机械工业上来,石油总的趋势不会下调,适时还要增长,而各地的最低工资线的提高带动劳动者工资的不断上升,而机械工业下游需求得减缓和机械工业本身竞争的激烈,不会对机械工业市场价格形成提高的条件。所以机械工业将面临成本上升价格下调的压力,要想解决这一难题,只有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技术含量要增加,新产品要增加,产品成本要降低。秦川发展集团研制的一台大型磨齿机,经过优化设计重量减轻一半,而强度提高30%,运用秦川自己开发的已成熟的数控系统既有优势又降低成本。山东时风集团瞄准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开发,他的电动车是有争议的,但在山东销量很好,并逐步纳入国家正常管理轨道。这些调整对于企业都是在适应市场需求,追求新的增长点的过程中取得的进步。
三是要过转内关。自进入危机以来,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受到重大冲击,增加国内消费,调整出口方向成为不少企业的重要任务,到今年5月份,机械工业的出口形势仍没有复苏的现象,而“出口转内销”如果产品结构没有调整,只能冲击国内市场,加剧国内的竞争。前一段时间山东、河北、广东、浙江新一轮的招商引资在加速进行,这一轮招商基本面对国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提高国内消费的市场走向,这个走向有主动地需求也有被动的无奈,未来的发展只能加剧竞争的激烈程度。另外,人民币增值的压力增加,欧元、日元、韩元等币值的贬值趋势,使国外产品更多进入中国,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这一系列现实的压力对机械工业来讲也只能是动力,解决的办法,还是要进行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调整。
机械工业过三关实际上还是一关,就是要开拓创新、加速调整、转变方式,中央对2010年形势的判断是非常正确的,应对当前复杂的形势,机械工业只能以调整来应对多变、以稳定来应对不确定,只有这样在下半年我们的增长才更加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