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还有多少个“舟曲”潜伏?

日期:2010-08-16  来源:南方周末    点击:

    还有多少个舟曲?

    多灾多难的舟曲注定不会是最后一起悲剧。

    南方周末从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获知的权威消息显示,截至2009年全国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20万处,威胁数千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和1200多亿元财产安全,其中,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6万处,威胁人口700万,威胁财产840亿元。

    根据地质灾害已造成的损失和潜在的威胁性,地质灾害危害性被划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大等四级,其中死亡人数高于30人、受威胁人数高于1000人、直接经济损失高于1000万元的地质灾害即为特大级(型)。舟曲显然属于特大级。

    周平根主任呼吁,这意味着,中国至少还有1.6万个与“舟曲”类似的隐患威胁着700万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他介绍说,这种隐患点重点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甘肃、陕西、湖南、湖北等山多坡陡的省份。

    如此之多的隐患如同黑夜的潜伏者,随时可能出现,防不胜防。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灾害研究室主任吴树仁告诉南方周末,依照现有技术、资金和人员配备,仅能排查全国1640个县基本的地质灾害隐患,而对于地下正在孕育的地质灾害,以及可能启动的危险体大小、动向、滑动距离等还没能摸清楚,贵州关岭悲剧就是因为事发预兆不明显,老百姓发现山上落石但未引起足够重视,最终酿成大祸。

    自2009年开始,国土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效,据统计,全国共成功避让地质灾害209起,但吴树仁坦承,其工作的精度、深度和广度都远远不够。因技术、人力、资金、设备等原因,目前,仅能对于隐患点房前屋后墙壁裂缝等这些基本表征查清,但对那些危及人员密集区的距离较远、地表变化并不明显、隐蔽性高的地质灾害隐患,仅靠卷尺、钢直尺等简单工具还无法摸查清楚。

    今年6月14日,四川甘孜康定捧达乡金平电站滑坡,工地后方的泥石流沟已经被严密监控,却未料到河沟对岸山坡100米高处,发生高位滑坡,滑坡体飞过河沟压塌了工棚,导致了23人死亡。

    比这起悲剧更令地质勘测界震惊的是重庆武隆滑坡。据公开报道,这里曾于1994年、2001年、2009年三次发生滑坡事故,共夺去了169人的生命。

    三次事故的爆发地鸡尾山危岩体最早发现于1994年,随之监测预警也建立起来,并将下方场镇整体避让搬迁,前后曾开展了数次排查,但惨剧还是在2009年第三度上演,夺命74条。

    曾在三次事故后均抵达重庆武隆的殷跃平后来公开反思既往工作中的不足,原预测发生的是崩塌,实际发生的是滑坡;原划定的危险区域为20多万立方米,实际发生的危岩体有700多万立方米;原预测成灾向东,而实际发生的方向是往北,偏了90度;原预测滑动距离为100米左右,而实际距离达到1500米。

    他最后坦言,灾难的数度同地上演,正是由于地质环境基础调查薄弱,缺乏合理成灾模式理论指导所致。

    很多时候,地质灾害的不可控性,仍令科学家们束手无措。周平根也承认,虽然自1999年以来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鉴于识别难度,至今仍没有完全摸清整个版图的脾性,所以,也就不可能把所有山都划为危险点。他坦言,从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不难发现,大部分被确定隐患点的地方并未出事,而那些没有划入隐患点的所谓安全之地却成了重灾区,这不能不让地质监测专业人员为之伤心。

    尽管国家推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机制已有多年,但地方政府仍面临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尴尬。周平根说,据他了解,现在全国大多数的县还没有地质环境监测站,即使设立了这个技术部门,也多因地偏没人去。两年前,四川雅安好不容易招来两个专业出身的大学生,不到一年,他们纷纷考研离开。而国土部门推行的群测群防体系,通常奖励多,惩罚少,难免被基层政府所忽视。

    面对如此之境,下一个“舟曲”可能是悬在我们头顶的另一颗炸弹。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60150.187 s, 1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