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在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家斥巨资300多亿元,把156个重点项目中的58个摆在了东北,使东三省成为国家工业化的“发动机”,在这片黑土地上发展起来的重工业,成了撑起国家建设的大梁。
于是,梦想、奋斗、责任融进这片土地:
——新中国第一台车床诞生在沈阳机床,当时中国许多钢铁厂、矿山、铁路用这批车床作为工业生产的母机,创造出许多生产奇迹。
——吉林化工是新中国第一桶燃料、第一袋化肥、第一炉电石的诞生地,被誉为中国化学工业的长子,累计向全国输送技术人员6万多人。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他们也曾有过困惑、失落、彷徨:
——“最困难的时候,受国外产品冲击,我们厂子一度还差点被卖掉。当时,7年间没有招到一个大学生!”沈阳机床董事长关锡友痛心地说。
——“市场经济中,我们对红旗的品牌定位也出现一些问题。一度造成想买红旗的人不认可。但现在我们面对市场更加理性,我们要用品质来吸引客户,我们有这个信心。”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丕杰很诚恳。
——“当时淘汰落后产能时,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有钱不挣了?如今吉化的染料厂不产染料,化肥厂不产化肥,电石厂不产电石,淘汰了落后产能开发出新一代化工产品,却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企业文化处处长冯立波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