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铁市场,中铁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透露,中铁在东南亚刚刚拿下一个价值16亿美元的高铁项目。
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5年高速铁路投资总额将达8000亿元至10000亿元,而中国中铁将拥有其中50%的市场份额。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表示,未来1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迎来黄金增长期,逐渐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核心技术瓶颈凸现
上述中铁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尽管中国的高铁项目发展态势良好,但其中有一些关键技术和产品,国内没办法满足,只能依靠进口,这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以高铁所用轴承为例,中国时速超过160公里的动车组所用轴承,目前还需100%进口。在中国整个高速铁路总投资中,专家预计高铁配套轴承费用超过20亿元,全部被国外企业拿走。
他表示,不仅是高铁,风电、机床主轴配套轴承等高端轴承也主要依靠进口。
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吉冰旭告诉本报记者,公司与其他企业及科研机构研发的时速350公里高铁轴承,已经开发出首套样品,并进行了部分性能试验,争取3年内实现替代进口。
据了解,目前中国装备自给率虽达到了85%,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
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司长唐元告诉记者,目前,中国企业即便引进一些技术,也没有能力进行再创新,再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根据唐元的调研,中国企业引进一项技术进行再创新获得的收益比例为1∶0.24,而日本等国这一比例在1∶3至1∶5之间。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与国外的技术差距,至少在10年以上。”南方一家机床公司的副总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