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解读“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

日期:2011-03-08  来源:北自所    点击:
    党的十五大(1997年)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十六大(2002年)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到十七大(2007年10月)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科技部在落实制造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先后出台了“甩图版”工程、863/CIMS工程、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甩图纸、甩帐表”工程。对推动制造业信息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国家从信息化、两化融合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要求一次比一次高,说明国家对制造业信息化的高度重视。

  如何理解“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科技部万钢部长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要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高度来推进制造业信息化;二是要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度来推进制造业信息化;三是要从推动制造强国建设的高度来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四是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开创制造业信息化的新局面;五是要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协同,为制造业信息化提供保障。

  以上告诉我们“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需要转型升级。信息化不再是计算机、网络、软件,而是应用泛在的信息技术实现三个转变:

  一、从“甩图版”到产品创新

  应用数控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实现产品创新,使产品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通过三维CAD、CAE、模拟仿真,数字样机,从产品的运行机理、运动仿真、动力学仿真实现自主创新;

  对于大型复杂产品,具有远程监控、诊断、维护的功能,从提供产品到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二.从“甩帐表”到管理变革

  多年的信息化,许多企业被禁锢在企业现行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之中,似乎所有业务都信息化了,信息反馈准确、及时了,“甩帐表”了,但是经营业绩没有改善。提高了效率,没有提高效益。如何将两化深度融合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用信息技术支撑企业经营战略的实现。反思企业的管控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绩效管理是否符合战略发展的要求,信息系统必须支持新的管控模式、流程、组织和绩效。从整个产业链的分析,如何实现转型升级,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结构调整,占领产业链的高端。通过价值链的分析,应用精益生产、协同制造、虚拟制造的思想,优化企业在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技术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产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将信息技术真正融合在这些新的业务流程之中。通过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运营分析,建立企业战略管控体系,实现决策支持。通过两化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整个体系的集成化、数字化、智能化、敏捷化、网络化、绿色化、服务化。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50105.046 s, 1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