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分析显示中国制造业出口出现下滑

日期:2011-09-02  来源:国际财经时报    点击:
    中国制造业活动连续几个月萎缩后,终于在8月份出现少许的改善,但出口订单却出现下降,显示外需不足。此外,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成本价格压力进一步上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星期四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9%,比上个月小幅上升0.2个百分点。此前,该指数曾连续四个月下降。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主要通过订单、生产、就业、库存以及物流等分项指标来反映制造业活动。该指数高于50%表明制造业总体扩张,反之则意味着收缩。
  据美国媒体,同日公布的汇丰银行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也较上个月出现回升,但仍然略低于50%。
  新华社援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力群的分析指出,采购经理指数止跌回升表明中国经济逐步趋于稳定,但回升势头微弱则显示增长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
  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制造业总体回暖的同时,出口订单指数在8月份大幅回落了2.1个百分点,降至48.3%。汇丰银行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中的出口订单一项也出现下滑。
  高级经济师尤金尼奥·艾勒曼指出,纵观中国二、三季度的出口趋势,除7月份的意外反弹之外,整体表现疲弱。他认为,除了外部需求对中国出口产生的抑制作用外,人民币近期对美元的连续升值也令中国出口商倍感压力。艾勒曼说:
  “最近一段的升值削弱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盈利空间,对出口形成压力,尤其是对美国的出口。”
  艾勒曼还认为,尽管中国制造业活动回暖,但从中国近期公布的工业产出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其他相关相关数据来看,制造业扩张仍然缺乏有力的支撑。
  尽管如此,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星期四公布的数据显示,采购经理指数当中的购进价格指数在连续5个月下降后出现反弹,比7月爬升近一个百分点至57.2%。
  对此,高级经济师艾勒曼认为,新兴市场对能源和原材料的强劲需求并未由于欧美债务危机而减弱。因此,尽管中国货币当局一再执行紧缩,但来自外部的成本价格压力并未减轻。他说:“新兴市场的增长仍在推高资源和大宗商品的价格。这对中国制造商的购入价格和生产成本形成持续压力。在某个时候,这种压力必定会向供应链下游转移。”
  艾勒曼指出,购入价格压力和发达经济体普遍推行的宽松政策将增加中国政府对抗通胀的难度。7月份高达6.5%的消费价格指数是否接近触顶还待进一步观察。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60723.281 s, 1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