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经济效益大幅提高,1至8月,全省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41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比重达到40%。
在全省工业的效益舞台上,辽宁装备制造业独领风骚、占尽风头,原因在于下大力气做好了“提高产业丰厚度”这门“功课”。
作为第一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肩负着实现辽宁全面振兴的历史重任,在全国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围绕提高产业丰厚度,尽快培育一批大而强的企业和企业集团,尽快形成一批有规模、上水平的产业集群,对于辽宁装备制造业来说,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行业本身,其影响也不仅仅局限在辽宁。
从2010年开始,我省已明确提高产业丰厚度的首要任务是做强传统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也已开始在掌握重大核心技术、拉长产业链、做强配套、做大规模等方面寻求新的更大突破,继续争做共和国的“装备部”,并在世界舞台拥有重要席位。
辽宁装备制造业一场深刻的变化已在“发酵”中。
一道必须尽快迈过的“门槛”
今年6月,中国第一支超大型船用曲轴在大连重工·起重集团研制成功,为我国造船业拉长产业链平添了“关键一环”,也吸引了世界同行的目光。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的这根“大曲轴”将带来很多改变。
长期以来,中国造船界存在着“船等机(发动机)”、“机等轴(曲轴)”的问题。曲轴是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中国船用发动机的“软肋”很大程度上是由曲轴研制能力薄弱造成的,进而造成国内船企很多发动机要进口、国内发动机厂很多曲轴要进口的局面,利润就这样被国外企业拿走了。
统计调查显示,目前,日韩两国船企本土配套率在90%左右,我国造船企业平均配套率不足50%,我省造船企业省内配套率则更低一些。过去有个形象的说法:我们造的是“船壳子”,指的就是配套率低随之带来利润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