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6日,工信部正式批复沈阳为第二批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简称“两化融合”试验区)。11月1日,沈阳市市长陈海波从国家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手里接过“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的牌匾,标志着沈阳市“两化融合”试验区正式启动。这既是对沈阳过去成绩的肯定,更是老工业基地升级改造的宝贵机遇。
11月24日,全国两化融合深度行在沈阳启动,“沈阳云计算产业联盟”和“ 沈阳物联网产业联盟”宣布正式成立。“沈阳制造”于“十二五”迈向“云制造”时代的大幕已然拉开。
11月26日,走进特变电工沈变的各个车间,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这些装载各类软件的“机器人”。员工们只要轻轻触摸屏幕,便可以看到图纸、生产计划、工艺资料、安全生产文档、精益生产、星级员工名录、奖惩办法等一系列生产所需的资料。原来几天的统计工作量,现在经过几秒钟的运算就可以完成,提高了万倍工作效率;集团搭建的PRO/E参数化三维设计平台,实现了产品参数化、模块化、系列化设计,成为各类产品的设计“大脑”,大大缩短了新产品研发周期。
在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永强感慨地说,沈鼓集团的一件主导产品产值动辄几千万元,而且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技术准备周期长、数控加工量大,涉及国内外众多厂商,物料准备周期长,属于典型的“离散式制造”。面对此种情况,沈鼓集团积极进行信息化改造,搭建起统一的ERP运行平台,实现重组、改造后的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全覆盖,全部产品从订单开始,到设计、工艺、生产制造、产品发运,直至售后服务全过程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产品供货周期从最早的24个月,缩短为现在的6个月,能够迅速地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