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二机床:应对挑战努力实现新发展
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张志刚
羊随新风辞旧岁,金猴翘首唤春来。值此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我代表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向一年来给予我们关心支持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节日祝福和诚挚问候。祝大家吉祥安康,事事顺意,新春快乐!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中国经济蓄势前行,整体运行基本向好,但也面临着增速下降、价格下跌、效益下滑的困难和挑战。在这种外部环境下,中国机床行业承受了空前的下行压力,与前几年相比,产能过剩、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经济运行风险加大,利润状况持续恶化,全行业走过异常艰难的一年。
值得欣喜的是,许多机床企业攻坚克难、逆势前行,经受住了经济与市场环境深度调整带来的冲击和考验。通过产品转型调整,产品结构向好发展,中高档数控产品已成为行业企业的主导方向;一批自主品牌、自有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成套装备开始走出去,正在改变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
2015年,济南二机床在严峻的外部形势下,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逆势增长,实现营业收入、完成工业增加值、利润、利税分别同比增长3.07%、7.38%、7.33%、5.97%。国内外市场实现持续突破,赢得福特汽车美国工厂第8条冲压线、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工厂直线七轴机器人同步线、一汽大众8100吨全自动冲压线以及长安福特、广汽乘用车、北汽昌河等订单,配置自主五轴头的五轴联动数控龙门镗铣床相继进入沈阳飞机、昌河飞机等航空主机厂,高档数控机床市场认可度大幅提高。
2016年是“十三五”开篇之年,转型调整任务更加艰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这一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给机床行业带来新的环境变化,一方面为行业发展带来长期利好,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程度的短期阵痛,必须做好承受更大下行压力的准备。济南二机床将认真领会和贯彻中央精神,把握规律,因事而谋,顺势而为,抓住新一轮工业技术革命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大创新驱动,以市场为导向,满足用户不断升级、变化的需求,努力实现国际高端市场新突破,书写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新篇章。
武重:打造国内领先的先进装备制造集团
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杜琢玉
在这辞旧迎新、继往开来之际,我谨代表武重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向关心和支持武重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公司全体员工、离退休职工及家属,致以衷心的感谢和新春的祝福!
回顾2015年,武重集团在重型机床市场下滑的艰难竞争环境中实现逆势上扬、保持稳步持续发展,这是全体员工团结奉献、锐意进取的成果。在此,我们感谢每一位武重人为公司发展付出的辛勤劳动。
这一年里,面对经济下行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紧紧围绕“改革调整转型,扩量降本增效”12字发展方针,按照“机床和专机并重,发展相关关联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战略布局,市场开拓亮点凸显,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圆满完成中电建6台盾构机任务,创造了“武重奇迹”。成功签订无锡大明、宁波日星、太原重工卧车、葛洲坝盾构机等订单。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型六轴四联动数控滚齿机”、“核电蒸汽发生器孔板加工数控龙门移动式多主轴钻床”等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并全面启动“大型高精度平面加工数字化车间支撑平台开发及应用”项目。
我们欣喜地看到,从2015年开始,武重故事更加精彩,武重形象更加鲜明,武重员工更加团结,这得益于我们深入开展“转变观念、服务生产、增强活力、提高效率”主题实践活动和质量专项整顿工作,得益于我们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将“严”的标准和“实”的作风融入质量管控、市场开拓、精益管理等各个环节板块,从产出效率提升和产品质量提高两方面入手筑牢发展后墙。
在2016年,我们要紧紧围绕“改革调整转型,扩量降本增效”的发展方针,坚持“机床与专机并重,打造相关、关联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发展战略,在兵器工业集团的坚强领导下,全面推行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战略,依托创新驱动战略落地,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用创新增加供给,用供给创造需求,在市场开拓、产业布局、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坚定不移地推动武重扭亏增盈、转型升级目标的实现。
2016年,在“十三五”的起跑阶段,我们将紧紧抓住“中国制造2025”和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实现高端产品产业化、中端产品精品化、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等配套自主化;满足航空航天、海洋工程、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铁路等领域需求,为国家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提供重大装备先进母机,打造和培育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先进装备制造集团。
重庆机床:转型发展的转折之年
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张明智
又是一年辞旧岁!转眼,我们已送别2015年,共同迎来一个崭新的2016年!
回望刚刚走过的2015年,企业所面对的危机和困难显而易见,我们在这个变革突围中依旧坚守坚持,改革创新,付出了有目共睹的勇气和行动。重庆机床也在这一年中全面调整管理,改革机制,合资合作,扩展板块,取得了战略发展的新步伐和新成果,为全面转型升级,突破发展造就了坚强后盾!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更是重庆机床转型发展的转折之年。尽管国内机床行业转型调整将进入新的历史攻坚期,但机会也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多。重庆机床将进一步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勇抓机遇,集中专注“转方式、调结构、上档次”,坚定不移的以齿轮机床为基础,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产品上档升级上,推进现有产品高端化发展和高端智能制造;产业扩张发展上,做强现有产业板块,打造世界一流的齿轮加工机床成套研发制造、世界一流的复杂齿轮刀具研发制造和世界一流的精密螺杆加工基地等“三大基地”建设,同时拓展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式发展;品牌效益增长上,进行品牌链延伸,开展品牌合作,做强增量,做精存量,进入具有广阔市场发展前景的相关产业及制造服务,建设国际化品牌;国际化迈进上,抓住当前转型发展及国际合作越趋频繁的机遇期,加大力度推进重机的国际化进程,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打造国际一流企业。
各位同仁,朋友们,新的一年承载了太多的祝福和期盼!正所谓“越己者,恒越”、“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一变天地宽”,走老路是到不了新地方的,唯变才能取得突破。就让我们带着对新一年的期待和未来的信心,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领经济新常态,践行发展新理念,携手共同创造未来新的美好!
汉江机床:推出适应市场的新产品
汉江机床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赵甲宝
2015年,尽管机床工具行业仍在底谷徘徊,但中国机床工具的理想没有破灭,机床工具的“中国梦”仍然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这一年,汉江机床有限公司在逆势中前行,在困难中发展,依靠新老客户的鼎力支持与协助,依靠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在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中实现新旧增长动力的平稳转换,虽然不可避免地经受着一定程度的短期阵痛,但却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长期利好。
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汉机公司将按照秦川集团“三个1/3”(机床、零部件、服务各1/3)的业务发展的总体布局,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明确技术创新的关键是发展智能制造,凭借我们已具备的良好的发展基础与条件,着力开发智能装备,继续专注精密螺纹制造技术,拓展以环面蜗杆等重大项目为主的新市场,努力作好用户的工艺师,提高为用户提供从图纸到产品、从装备到整套工艺技术的集成服务能力,逐步由“产品制造商”向“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二是借助重大专项课题的持续研究,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攻克关键技术与行业共性技术,对内以设备升级为重点,积极为内部市场提供高精、高效设备,着力完善丝杠、导轨示范线和螺杆转子成套成线设备,解决设备现场应用问题,为公司转型升级和后续突破发展提供硬件支撑;三是加快落实高效旋铣加工生产线建线及螺母加工高效设备运用等工作的推进力度,实现常规丝杠产品降本增效,全面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加强与铁路丝杠、登机桥丝杠、铝行业提升丝杠、线性模组等方面用户的合作深度和广度,多措并举推动丝导产业转型升级;四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新领域寻求市场突破(如航空航天、军工、铁路等行业),努力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五是发掘装备后市场,以现代制造服务业的产业化发展为方向,确立以用户为导向的产品研发模式、以设计咨询为先导的市场开发模式、以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目标的用户服务模式。
杰克机床:2016年我们一起突围
江西杰克机床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华贵
刚刚过去的2015年,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众多行业步履维艰,企业倒闭声也此起彼伏,外迁甚至破产倒闭潮不断涌现……惊涛骇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5年机床行业持续下行,市场需求总量明显减少,需求结构加速升级。在市场需求持续疲弱的影响下,我们也同样面临着订单减少、库存增加、开工不足、成本不断上升等诸多困难,好在按照公司统一部署,以“研发”为驱动,稳调结整、力促升级,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沉着应对,以承担国家重大专项为契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圆满地完成了年初制订的各项任务。
2015年我们虽然步履艰难,但我们看到了新的机遇和希望。尤其是在“善德企业、幸福杰克”的打造上,以“弟子规”践行为突破口,在导入传统文化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而“弟子规”课题组和“国学组”的成立和“榜样”践行,这些都将奠定我们在2016年突围的坚实基础。
履霜坚冰至,否极则泰来。2016年经济下行尚无明显触底迹象,受需求不振、上游环节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影响,未来仍有物价继续下行甚至陷入通缩风险,经济运行中不确定的风险点仍在增加,中国制造业的前景依然令人担忧,未来一段时期内倒闭潮和失业潮将是常态,形势将对中国制造业带来更多恐慌。我们面临的压力将是前所未有,产业升级仍然任重而道远。要顺利冲出重围,敢问路在何方?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深刻转型之中,对内,很多企业正沿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苦练内功;对外,“一带一路”战略带来了更多新的机会,2016年仍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提出了“二次创业”,是基于客观形势作出的理性抉择。
山高:站上风口赋能于“智”造
山高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 BoUdsen
点燃工业4.0热情的2015年已经过去,迈向智能制造的2016年已然来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成为未来制造的发展趋势。把智能用在刀刃上,是如今刀具制造商积极贯彻推行的新理念,技术创新必须与知识创新和市场力量结合才能赢得客户的青睐。已植根中国20年的山高刀具,正以开创行业先河的精神,站上风口,为中国制造输送新的活力——让“质”造变得更加“智”造。
市场的力量,是技术创新的力量。2015年,新一代Duratomic誖(金刚甲)上市,它在坚韧性和耐磨性方面所具有的实质性的改进,在业内引发了一场银白色的变革。在市场层面,我们引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盐城工学院智能制造实验中心作为第三方测试机构,针对新/老一代Duratomic誖(金刚甲)技术进行对比测试。这一权威测试,在国内首开行业先河,为客户更全面了解产品性能,提升应用水平提供了重要参考。站在客户的角度,满足客户需求,山高刀具将继续引领行业前行。籍此,2015年全年山高刀具已经推出了超3700种创新产品,这对山高中国全年实现可观增长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目前全球经济放缓的形势下,山高集团仍然坚持大力投资中国市场,是将自身融入中国发展以及与客户共赢的决心体现。2016年春,山高将启用新的办公楼,包括非标工厂在内的所有服务功能都将集中在一起,员工们也将更好地以“oneteam(一个团队)”的精神奋斗。
2018年实现大中华区销售12亿瑞典克朗,这是山高刀具既定的目标,我们唯有朝着目标奔跑。那么,我们的“杀手锏”是什么?其一,2016年,山高刀具将推出全新概念的刀具服务——运用山高刀具全球专业知识,结合山高刀具基于关键零部件的工程应用能力,进一步帮客户解决棘手问题,切实提升工艺水平,以最适合的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造。其二,未来的竞争更是“软实力”的综合考量,其核心在于“人”的因素。2016年,山高将继续通过各种人员提升计划来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创建更为高效的团队。
瓦尔特:赢在低谷凭什么?
瓦尔特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LawrenceKwok(郭根锦)
企业发展,遇到低谷是难免的,当低迷、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再添难度时,一些企业步入低谷也是可以想像的。瓦尔特集团拥有超过390年的技术积淀和历史实践,这其中经历过无数次的波折与动荡,然而市场的好与坏,都没有影响它前进的步伐,借此机会,我希望将一些成功的经验与大家共同分享。
2015年,瓦尔特提出“优势技术能力”,全面吹响了进军的号角。这一战略旨在为客户提供最高德国标准的工程能力和超越刀具本身的优势技术,给瓦尔特的产品、服务、员工、客户体验和市场传播等赋予了崭新的面貌——例如,DC170一经推出便迅速占领市场制高点;针对员工的技术摸底工作,让我们能够为员工定制出最适合的发展路线,员工潜能的激发、培训与进阶体制的完善,势必会在2016年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促进员工的知识能力向应用能力的转化,进而更好地服务客户。
瓦尔特始终坚持,可持续的增长动力来自企业创新。2016年,瓦尔特产品、技术层面的创新将一如既往,不断推出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我更想强调的是,用户将会看到更多意在降低整体成本、提升加工工艺的解决方案创新。瓦尔特的目标与客户的目标始终一致。
“时来天地皆同力”,企业的长续经营,不在于成功时的荣耀,而在于其身处低谷时的决策与坚持。多少次赢在低谷,方铸就了瓦尔特今日之成功。
伊斯卡:从2015漾开
伊斯卡中国联合CEO 李玉圃
1952年才成立的伊斯卡已是刀具行业的后辈,行业内已有一定的制造标准及主流的标准产品。投身于此红海中的伊斯卡在前25年的产品毫无特色可言,公司发展不见起色让创始人下定决心做出具有伊斯卡特色的产品。后来的故事众所周知,伊斯卡不断推出颇具创新意识、独具特色的产品,品牌价值、品牌认可度也逐渐提升。而创新有两种,一种是全新的创新,比如伊斯卡的切断刀、霸王刀;一种是整合传统技术的跨界创新、组合创新,譬如伊斯卡将机械行业常见的燕尾槽的应用从钢结构转移到了硬质合金刀片的装夹结构,这样的创新实现了传统机械结构与硬质合金技术的结合,创生出了全新的IQ系列。可见打开思路,不要总是格局于标准品,不见得是非常前沿的技术,哪怕就是将一些传统的技术相组合,只要能开辟新的市场空间、找到市场亮点,就是一种有市场前景的创新。
中国已经成为了制造大国,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指日可待。在这个过程中,伊斯卡中国愿与中国制造企业并肩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