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出炉:2025年新车销售占比达20%

日期:2020-11-06  来源:互联网    点击:
      继征求意见稿发布近一年后,面向未来15年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纲领性政策于本周正式落地。  

  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直指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相比此前的意见稿,在核心推广目标和产业多个领域的发展细则上,呈现明显调整。

  “这个《规划》的出台,是继《2012年规划》后,我国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又一纲领性文件,对产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1月3日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如是解读。

 

  规划主要亮点是 “四个新”

  2012年6月,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2012年规划》),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推进机制。此后,中央各有关部门先后推出了近60项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地方政府出台了500多项配套政策。经过近10年发展,这些目标任务绝大多数顺利实现。

  “从任务指标体系来讲,14项任务指标,其中有12项已经完全实现了目标任务,还有2项,包括乘用车的油耗和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离当初规划的目标任务还有一些差距,但是这个差距本身也并不是太大。”辛国斌分析。

  与此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依然面临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产业生态尚不健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等问题。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制定了本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

  《规划》部署了5项战略任务:一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坚持整车和零部件并重,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升动力电池、新一代车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基础能力,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二是构建新型产业生态。以生态主导型企业为龙头,加快车用操作系统开发应用,建设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体系,强化质量安全保障,推动形成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新型产业生态。三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全面深度融合,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交通体系和城市智能化水平提升,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四是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动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鼓励商业模式创新,营造良好使用环境。五是深化开放合作。践行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深化研发设计、贸易投资、技术标准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辛国斌表示,此次《规划》的主要亮点,可归纳为“四个新”。

  一是顺应新形势。当前,新能源汽车融汇新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使产品的形态、交通出行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趋势由《2012年规划》的电动化为主拓展到了网联化和智能化,所以现在提倡“三化”。

  二是适应新要求。相比《2012年规划》,这次《规划》进一步明确了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政府是要更好地发挥在完善标准法规、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的作用。

  三是明确发展的新方向。在《2012年规划》“2020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目标的基础上,这次《规划》提出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占比要达到车辆总销售的20%左右”的新目标,以及“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要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远期目标。

  四是提出了发展新路径。《规划》从内容上充分体现了自主创新是根本,融合发展是关键,开放合作是途径,延续并深化了《2012年规划》的“三纵三横”研发布局。“三纵”是指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动、燃料电池汽车,“三横”是指的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更加注重与国际接轨。在目标的设计上,更多采用一些宏观描述,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把选择权交给了市场和企业。增加了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到2025年新车销售量占比达20%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目标,《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相比征求意见稿下调了5个百分点。

  对此,辛国斌表示,在《规划》的制定过程当中为什么确定是20%这样的引导性目标,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方面,从绿色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以欧洲国家为例,其严格二氧化碳的排放法规,反向倒逼企业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又通过加大投资和补贴力度拉动产业发展。为什么采用这样“前拉后推”的扶持模式,说明这项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很难达到的目标。

  另一方面,从产业发展的实际角度去考虑。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入新的加速发展阶段,经过这些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行业专家也作过预测,从目前这种技术演进发展态势来看,2025年左右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成本跟传统燃油汽车的成本大概能够持平。

  “这是专家们的看法,我认为还有一定难度。综合考虑产品的供给能力,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以及市场需求空间等因素,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深入测算分析后,我们提出了20%这一引导性的目标。”辛国斌坦言,“按照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5%来测算,新能源汽车占比能达到5%,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要实现销量占20%的目标,每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必须达到30%以上,这一难度还是很大。”

  辛国斌提醒,要推动实现20%这一目标,我们还需向欧洲国家学习,双向发力,从供给和需求侧共同推进。在供给侧上,需要围绕降低成本、提高安全等关键因素持续加强技术攻关,来开发先进适用放心的产品,加快形成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在需求侧上,需强化政策引导,出台一些鼓励新能源汽车使用环节的优惠政策,优化分类交通管理措施,鼓励换电等商业模式创新,同时包括加快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引领,加大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推广力度。

  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20%的这一目标较征求意见稿的25%水平更稳健,尤其是在去年7月市场进入低迷期后,对未来目标需要更稳健的考虑。”

 

  充换电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完善

  充换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的关键环节,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的重要支撑。截止9月,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充电网络,累计建设充电站4.2万座,换电站525座,各类充电桩142万个,车桩比约为3.1:1。

  “总体上看,相比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规模,充电设施建设发展仍然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有点滞后。需要加大建设力度,优化结构布局。”辛国斌坦言,“怎么样把现有的这些桩更好的充分利用起来,这是我们下一步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辛国斌还强调,换电是一种观念的转变问题,大家买传统能源汽车,油箱是空的,消费者到加油站加油之后到处跑是很正常的事。如果新能源汽车车电分离,电池箱是空的,消费者可以租用电池,这种方式其实和汽油车并无本质区别。此外,换电还会催生出一些新的服务模式、服务业态,会出现一些专门的电池银行、电池运营公司。“在这种模式下,大家可能会开发很多App,到时候新能源汽车换电池可能就像我们现在叫快递、送外卖一样方便、快捷。”

  据其透露,在今后的工作中,工信部将配合能源局等部门落实好《规划》提出来的任务,加强与城乡建设规划、电网规划及物业管理等的统筹协调,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同时依托“互联网+”、智慧能源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统一结算,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提升用户的充电体验,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

  另据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孙光奇介绍,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一直大力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地方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地方和相关企业。为了支持地方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财政从2014年起对地方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奖励,奖励资金由地方统筹安排使用,到目前,中央财政已经累计下达了奖励资金45亿元。二是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支持政策一开始主要是支持购置,现在已经逐步调整为中央财政支持购置,地方主要是补贴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地方原来也有支持购置的相关资金,这些资金现在转为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

  “上述支持政策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到今年9月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已经超过140万个。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在今年6月底已经达到417万辆,现有的充电基础设施与市场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孙光奇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研究优化充电基础设施的奖补政策,进一步调动地方和相关企业的积极性,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创造良好的配套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能量互动,此次《规划》也作了明确的部署。“但在实际推动中还需要完善标准法规,加快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后续我们会同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加强高循环寿命的动力电池,高性能双向充放电等技术的攻关,加快V2G接口、车网互动等标准体系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开展V2G应用示范,来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辛国斌表示。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180244.734 s, 1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