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国际纺织品贸易新变局和浙江的战略抉择

日期:2007-04-09  来源:慧聪网  作者:cfmif  点击:
今年以来,国际纺织品贸易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变化之剧烈,令人瞠目,其影响之深广,迫人良图。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的新环境,力争纺织品出口持续稳定增长,是浙江纺织业亟待完成的战略任务。

    一、今年国际纺织品贸易发生重大变局

    纺织品贸易在世界货物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浙江是全国重要的纺织品制造和贸易中心,2004年起纺织品出口总值跃居全国首位。今年以来,国际纺织品贸易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变化之剧烈,令人瞠目,其影响之深广,迫人良图。    

    长期以来,由于美欧等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全球纺织品贸易一直游离于自由贸易体制之外。经过长期艰苦谈判,1994年签订了《纺织品与服装协定》,确立了纺织品贸易一体化的基本格局。根据协议,2005年1月1日起,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体制宣告结束。但纺织品贸易一体化进程开始之时,欧美面对大量增加的纺织品进口,迅即采取了贸易限制政策。美国启动特别保障措施,目前我国共有10类产品受到数量限制,13类产品处在设限调查期。欧盟方面也立即采取特别保障行动,对我10类纺织品实施数量限制。

    我国政府为了抑制因纺织品出口激增而加剧国际贸易摩擦,积极应对国际纺织品贸易变局。先后出台了包括降低出口退税率、实行纺织产品的出口自动许可以及先后两次对纺织品加征出口关税等措施。同时积极与欧盟和美国进行协商和谈判,争取妥善解决贸易争端问题。6月,中欧纺织品贸易问题达成协议。9月又就解决中国输欧纺织品滞港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我国采取了主动配额的措施,7月20日起对10大类受限的输欧纺织品出口实施临时管理办法,并按企业出口业绩分配完今年的配额;对2006年输欧纺织品配额,采取按企业出口业绩和公开招标相结合的方式来分配。但是,中美之间的谈判却步履维艰,双方经历了六轮谈判之后仍未达成共识。如今后一段时间仍谈判未果,不排除美国进一步采取设限行动的可能。

    二、国际纺织品贸易一体化之初显现即期机遇

    今年以来国际纺织品贸易一体化虽然遭到欧美等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制,但浙江纺织行业依然把握住新的机遇,不失时机地拓展出口空间,释放出口潜能。

    1—9月,据海关统计,全省纺织品服装出口183.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5%,占全部出口总额的32.6%。另据统计局统计,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包括服装、化纤企业)出口交货值1113.1亿元,增长24.1%;其中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增长率分别比去年同期高出11.3个和49.3个百分点。有四大特点:

    一是对欧美设限国家的出口大幅增长。1—9月,对美国和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分别达33.5亿美元和44.1亿美元,增长61.4%和54.5%,比去年同期高出43.7个和21.9个百分点,也明显高于今年同期全省34.7%的出口增长率,高于全省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增长水平(42%和42.8%)。

    二是多数产品增长较快。1—9月,作为大宗产品的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和服装及衣着附件分别出口88.2亿美元和101.4亿美元,增长28.8%和26.6%;其中出口额较大的几类产品,如织物制服装、棉机织物、丝织物、合成短纤与棉混纺机织物的增长率分别为27%、36.1%、30%和35.2%,棉与化纤混纺坏布、人造纤维短纤纱线(缝纫线除外)、棉坏布的增长率更是分别高达104.6%、103.1%和76.6%。

 三是出口业绩在全国领先。1—9月,全省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率比全国高出4.56个百分点,对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25%;占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21.6%,比去年同期扩大0.77个百分点。与其他纺织出口大省相比,浙江表现出更好的出口业绩,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比广东高出6.7个百分点,出口额分别为广东和江苏的1.2倍和1.3倍。

    四是相当部分企业经济效益较好。据1—9月规模以上企业统计,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利润总额分别为69.5亿元和32.7亿元,增长28.6%和38.1%,增幅比去年同期高出17个和15.8个百分点。在全省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滑坡(同期仅增长6.5%)的局面下,纺织、服装行业所取得的经营绩效殊为不易。

    总的看,今年来浙江抓住了国际纺织品贸易一体化之初的即期效应,且把握机遇的状况好于全国。有多方原因,其中两大原因较为直接:一是近年来大规模改造提升传统纺织行业成效明显。2003—2004年,浙江纺织、服装和化纤行业以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装备为重点,限额以上总投资高达857.6亿元;共进口纺织机械设备22.3亿美元,占到全国纺织机械设备进口的1/4,整体装备水平在全国领先。二是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大量增加。1—9月,全省有纺织品服装出口实绩的企业多达7025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653家,其中出口值在2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1887家。

    三、国际纺织品贸易变局对纺织行业的影响

    今年来,浙江纺织企业既抓住了国际纺织品贸易一体化的即期机遇,又遭致纺织品贸易争端加剧的负面冲击。

    (一)国际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受阻影响纺织行业稳定较快发展

    这一影响表现在诸多方面:

    1.纺织行业出口增势出现较大波动

    从今年来的增长趋势看:年初纺织品贸易一体化之始,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显现短期的“井喷”现象,1—2月猛增51.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2个百分点;从3月起,出口增速大幅回落。3月份的出口增长率只有2.2%;4—6月基本稳定在30%左右的增长水平;7月和9月均落至18%多。

    纺织行业出口增势出现较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纺织品贸易争端加剧和贸易政策频繁变动,出口预期骤然降低,出口难度明显增大。今年纺织出口企业大多经历了抢订单、抢出口、滞港和开工不足等曲折和困难。原先许多企业对2005年起全球取消纺织品配额抱有良好预期,近几年大量进口纺织机械,扩大生产能力,准备抓住机遇,尽可能多地分享纺织品自由贸易带来的利益。2004年底前,不少企业与许多欧美纺织品采购商签订了大量合同,并备足了原料和成品库存,等待“后配额时期的”的到来。但欧美国家的快速反映和贸易政策的频繁变动,使得众多企业预期落空、措手不及。

    2.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难度和经营风险

    今年,出口欧美受限纺织品的企业遇到少见的经营困难。众多企业为了赶在欧美国家封关前将纺织品抢关出口,在限制数量内分得一块蛋糕,加班加点生产,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被打乱了。

杭州明成制衣有限公司反映,企业要接到一个好的订单,至少需要三个月的周期,而美国从一开始提出对设限纺织品进行调查到采取“特保”措施却不到两个月,导致企业原已接的订单无法正常完成,生产商和采购商的利益都受到了影响。

    频繁变化的贸易政策又使得企业陷于无所适从的境地,由此给企业带来新的经营风险,甚至造成新的经营损失。如一会儿加征纺织品出口关税,一会儿又取消,不少企业的应对措施顾此失彼。部分企业采取转口第三国的规避方法,但也产生交易成本上升、增加货物的在途风险等诸多问题。

    3.相当部分企业陷入市场难以实现的困境

    从下半年起我国对出口欧盟的10个类别的纺织品施行主动配额,并按出口业绩分配。这样,多数出口企业尤其是小企业拿不到配额,无法出口。拿到配额的,目前多数配额已用完。据欧盟海关统计,截至10月25日,毛衫清关率已达157.9%,T恤衫、梭织裤子、女式衬衫、连衣裙、胸衣和亚麻或苎麻纱的清关率均超过100%。在年内剩下的时间,企业的产品出路将成大问题。

    美国的情况也类似。据美方公布的数据,截至10月24日,在今年对我设限的9大类纺织品中,棉制针织衬衫、棉制裤子、棉及化纤制内衣、化纤制针织衬衫和化纤制裤子的出口均已达到限制数量,而男式梭织衬衫的使用量也已高达99.6%。对美国出口相应产品的企业,面对封关的严峻局面。

    据外经贸部门公布,2006年度纺织品出口许可数量第一次招标,全国有20047家企业具有投标资格,其中浙江有2930多家。招标结果,浙江有609家企业中标。得到明年配额的企业可以放心接单了,可没有得到配额的企业又面临如何安排下一年度生产经营的大问题。现在不少企业将产品的主导市场从国外转向国内,可国内市场的供给能力又大量过剩。

    4.明年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前景不容乐观

    今年以来,国际纺织品贸易环境和贸易政策发生很大变化,明年的出口前景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中欧就纺织品贸易达成协议,是一个“有限的双赢”。虽然中欧纺织品服装出口动向较为明朗,但中美之间的纺织品贸易前景不明,中美谈判的三个焦点——纺织品的配额增长率、设限范围和计算量的基数,将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明年的生产经营和出口安排。

    在最近结束的第98届广交会上,纺织品服装成交整体下降。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公布,纺织品服装总成交额45.08亿美元,比上届下降3.35%。跌幅最大的产品是服装成品类,下降9.8%;跌幅最大的市场是美国,下降38.9%,与欧盟成交额也下降了1.17%。由于今年我国企业抢关出口,欧美采购商留下了较充足的仓储;也由于进口国政府的对华贸易政的捉摸不定,国外纺织品采购商下单十分谨慎,尤其不敢贸然大量进货。

    总的预测,2006年在贸易环境和贸易政策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今年抢关出口筑起较高的增长基台、人民币升值、化纤和棉花原料价格居高不下、企业出口收益下降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增势将减缓。

    (二)客观估量欧美对我纺织品设限的影响程度

    欧美采取特别保障措施对我国出口纺织品设限,对浙江纺织行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显而易见,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影响还将进一步增大。

但对影响程度的估量,需要理性判断。

    应该看到,尽管国际纺织品贸易一体化进程受阻,但国际纺织品贸易市场的空间终究扩大了,配额放开所得利益大于设限所受损失。目前美国对我进行重新设限调查的纺织品类别是13个,而2005年取消配额限制的纺织品类别有104个。设限对一些区域和行业的影响较大,但从总体上看,其影响还是局部的。1—8月我国出口到美国的10类被设限产品28.6亿美元,占出口美国纺织品服装总额的22.5%,比重不小,但只占全部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3.8%。纺织大市绍兴估计,“特保”对该市纺织品出口额的影响面在4%左右。

    再则,相比于其他的贸易壁垒如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及企业社会责任壁垒等,“特保”的影响程度要小。因为“特保”主要是限制纺织品出口数量的增幅(一般是限制在原有12个月出口数量的基础上增长7.5%),且有效期是1年,1年后再考虑是否需要重新提起“特保”调查申请。不像其他贸易壁垒是对整类产品的较长期的出口控制。

    应该说,“特保”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现有的片面扩张数量、比拼价格的出口增长方式的强力冲击。它昭示着企业: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势成骑虎,否则发展的路子将越走越窄。

    四、浙江企业应对国际纺织品贸易变局的积极措施

    面对国际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开局不顺、贸易摩擦频发的严峻挑战,浙江广大纺织企业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另辟蹊径,主动规避贸易摩擦

    很多企业,一方面尽可能避开设限国家,寻找新的替代市场,扩大对非设限国家的出口;另一方面尽可能避开设限产品,通过改良产品、改善原料及改变出货渠道等途径,力保产品出口持续增长。不少中小企业采取与香港企业合作加工的模式,或在香港注册自己的品牌,或在香港开设办事处,以此谋建纺织品输欧美的“绿色通道”。

    (二)向内拓展,缓解出口压力

    国内市场是纺织工业发展的主要依托。2004年,浙江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出口交货值占销售收入的34.6%,也就是说近2/3的纺织品是在国内销售的。今年来不少纺织企业在出口受到压制的情况下,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如以纺织出口起家的宁波维科服饰公司,抓住国外知名品牌加速向我国市场扩张的契机,和4个国际时尚品牌合作进行国内市场拓展。该公司认为,一方面,以此积累内销经验,挖掘国内市场的潜力;另一方面,希冀在此基础上抓住低价收购或参股欧洲纺织业、品牌服装的机会。

    (三)广集信息,采取及时灵活的对策

    如浙江华联集团不少企业,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和信息资源,密切关注国际纺织品贸易的最新发展动态,对可能出现的新的贸易限制,及时调整贸易策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谨慎承接敏感产品的定单;在签订合同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界定,追加设限或“特保”、“征税”等情况下的免责条款;采用小批量订单、滚动订单等方法,预防突发性的贸易政策风险。

    (四)提价自救,摆脱低价恶性竞争的困局

    浙江纺织品出口增长以跑量为主,过多依靠价格竞争,出口效益低微。

今年来,一些纺织出口企业在适当时机以适当的策略提高出口价格,减轻因出口退税率降低、汇率调整和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如全国最大的领带生产基地的嵊州市,7月制定了领带行业自律承诺书,许多企业在其上签字,执行情况良好。现在领带企业一遇到交叉客商,几家企业就相约来到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主持召开协商会,协定统一价格告之客户,让客商没有价格上的回旋余地。9月在美国参加国际服装服饰展览会的13家领带企业遵守承诺,与外商的订货协议集体提价10%。

    (五)调整结构,积极提升产品档次

    如纺织品主产区的绍兴市,扎实开展“创新发展系列活动”,促进纺织产业升级和非纺产业发展。在纺织业投入中,显著增加产业用纺织品、服装服饰和家纺产品的投资比重;着力提升纺织产业链的层次:聚酯生产向小批量多品种转变,化纤生产向差异化功能型转变,织造向棉纺和针织转变,印染后整理推广应用计算机配色系统,服装服饰增强品牌经营能力。绍兴恒美企业坚持走高端产品的发展路线,开发出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可替代皮革的面料,出厂价高达150元/米,其研发的休闲面料也达40元/米,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

    (六)培育品牌,实施自主品牌发展战略

    浙江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多数以贴牌的方式生产,生产一件服装获得的加工费在1—2美元之间,其中还包括各种运营费用,平均利润率仅在3%—5%。目前不少企业推行品牌战略,以创立并发展自主品牌。一些企业,如绍兴恒柏集团、丽水艾莱依等企业,通过聘请国外设计师,与国外知名品牌合作等途径,提升产品品质和自主品牌。有些积极参加国内外著名展销会,扩大自身品牌的影响。

    (七)联合应变,增强抵御危机的能力

    目前不少纺织企业积极发展战略联盟,推进产业整合,增强综合竞争力。如宁波市有20多家纺织企业开始尝试资本联合,其中以中小企业居多。由6家慈溪民营企业和香港公司联合投资5亿元组建的浙江杭州湾晴纶股份有限公司已顺利投产,预期高档服装原料的年销售产值可达15亿元。

    (八)“走出去”发展,远离国际贸易战的震中心

    为规避欧美对中国纺织品出口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有些企业积极选择“走出去”发展的新路,低成本国家则成为对外投资的首选。如宁波申洲针织集团决定斥资3300多万美元到美国没有设限的柬埔寨建立纺织工厂,今后的产品从柬埔寨直接出口到美国市场。这个工程完工投产后,预期日产23万件服装,年出口额2.5亿美元。

    五、转变增长方式,增强国际竞争力,是纺织业的战略抉择

    纺织行业是浙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全省经济发展和出口创汇的重要支柱。以此次国际纺织品贸易变局为契机,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传统纺织业向现代纺织业的提升,是浙江纺织行业的战略任务。今年4月6日,浙江省经贸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了《关于提高后配额时期浙江纺织品国际竞争力的指导意见》。这一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一)力争纺织行业出口平稳较快增长

    目前,国际纺织品贸易一体化进程暂时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打压,但是国际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大趋势不可逆转。

按照《中欧纺织品贸易问题备忘录》,欧盟经过过渡性的保护期,还是要在2008年对我国全面开放纺织品市场。浙江纺织行业的从业人员很多、外贸依存度很高,到今年9月底纺织、服装业的出口交货值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高达37%和58%,仅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就有150万人之多。把握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大趋势,实施正确的经营方略,用好纺织品贸易一体化的大机遇,至关重要。

    明年出口的难度很大,必须切实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力争实现出口平稳较快增长,防止出现大的波动。在注重保有欧美大市场的同时,注重增加非设限产品的出口和拓展非设限地区的市场;在注重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注重扩大国内市场的份额。

    (二)大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把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作为转变增长方式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力争有较大突破。

    一是加强技术创新。建设好企业技术中心,推进产、学、研联合攻关,提高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努力开发专利产品和原创技术;着眼于快速反映市场,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在纺织企业集中地区,引导建设面向行业和区域的技术服务中心,促进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和新技术的推广。

    二是加强品牌创新。高度重视发展纺织品牌尤其是国际知名品牌,加快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转向高层次的品牌竞争,实现从贴牌加工到自创品牌的飞跃。立足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品牌。支持企业采取与国际品牌联合或买断、收购国外品牌等方式做大品牌。

    三是加强产品创新。以发展品牌服装、新型化学纤维、高档纺织面料和推进标准化、应用开发特色优势原料为重点,加快纺织产品优化升级,形成一批市场份额大、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实现出口增长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的转变。

    四是加强产业创新。适应世界消费潮流和纺织品发展趋势,着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发展绿色纺织业。深入研究国际市场对产品安全、卫生和健康的要求,积极发展绿色、环保型纺织品。

    (三)加强行业自律和遏制无序竞争

    目前纺织行业“内战猛于虎”,压价无序竞争对产业的损害远大于国际贸易摩擦。必须牢固树立没有自律就没有发展的思想,从对产业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负责出发,按照国际规则规范贸易行为,维护全球纺织品市场秩序,营造有利于纺织行业长期发展的贸易环境。着重在产品质量上自律,在市场秩序上自律,在社会责任上自律,在知识产权上自律。当前尤要针对国际贸易纺织品贸易的新形势,采取理性和稳健的出口策略,维护全球纺织品市场秩序,争取可持续发展,减少经营风险,避免以“一时之快”遭“长期之痛”。重视发挥发挥行业协会在加强行业自律中的积极作用。

    (四)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

    引导有实力的企业走国际化经营之路,积极“走出去”,直接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发展产业。支持企业在国外设厂和联合办厂、收购企业、设立贸易公司和原料基地,利用各种区域性优惠安排,更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和扩大市场份额,并且主动绕过贸易壁垒,规避贸易风险。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支持企业主动进入发达国家的供应链和销售终端,与国外的生产商和零售商结成互补双赢关系,以合作求发展。

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原有的主要出口市场,开拓中亚、西亚、东欧等新兴市场,避免因市场过于集中、短期出口激增而产生贸易摩擦。

    (五)完善纺织品出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

    进一步做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监测预警和应对工作。建立清晰、透明、准确的贸易信息平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风险提示,避免因信息不对称、不通畅而造成的损失。对国外可能采取的贸易保护行动提前警示,以利企业快速反应、规避风险。认真执行国家关于纺织品贸易的政策和制度,规范企业出口行为,及时发现和制止不正当竞争。合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行业正当权利,增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积极防范和应对较“特保”威胁更大的反倾销、反补贴和技术(环保)壁垒等贸易壁垒,维护产业安全。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89876.625 s, 2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